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 彼黍离离 (第2/4页)
的脸这样会吓到客人。 再加上他普通话不标准。 唱起歌来总有一股莫名的土味。 经常被嫌弃。 然而让他惊奇的是,普通话不标准现在竟然成了他的个人特色之一……粉丝们非但没吐槽,反而觉得他这样唱歌很有味道。 苏亮最后一个登上舞台。 《达拉崩吧》之后粉丝们对苏亮的期待就是“声优怪物”。 因此他一登台直播间弹幕里就开始疯狂刷着“声优怪物”这几个字。 每个人都想听到《达拉崩吧》那样的一人分饰多角。 苏亮手里也的确还握着类似的王炸。 但他却并没有选用那首歌曲。 而是选了一首中国风的《烟花易冷》! “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 梦偏冷辗转一生情债又几本 如你默认生死枯等 枯等一圈又一圈的年轮” 《烟花易冷》由方文山作词,黄雨勋编曲,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周杰伦2010年5月18日发行的专辑《跨时代》中。 这首歌的歌词以北魏洛阳城为背景,据说方文山是根据《洛阳伽蓝记》来写的。 它有这么一个背景故事: 洛阳城中一名皇家将领因缘邂逅女子后,俩人一见钟情并且私定终身。 此时将领却被朝廷征调至边境征战,在连年的兵荒马乱中,帝都洛阳已沦为废墟,残破不堪,最后女子苦守将领不遇后,落发为尼。 待将领历经风霜归来寻至女子所出家的伽蓝古寺,她却早已过世。人们告诉将军,这里一直有一个女子在等他。 然而读过《洛阳伽蓝记》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故事在《洛阳伽蓝记》中并不存在。 《洛阳伽蓝记》一共五卷。 是东魏的抚军司马杨衒之所著。写的是北魏灭亡到东魏迁都于邺,这个时间段中的洛阳城。 嗯,与《烟花易冷》歌词所述的时间段稍有出入…… 但并不影响对这首歌的理解。 苏亮的声音很清亮。 他唱出来的感觉更像地球周深版本。 在地球周董、周深和林志炫版本都很好听。甚至还有人在听了林志炫版本后,一直以为这首歌是林志炫的…… 听到歌词曹野就不由自主竖起耳朵认真聆听起来。 “美。”曹野在心中暗道。 虽然现在只听到短短一段,但那股中国风的味道已经出来了。 “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痛直奔一盏残灯倾塌的山门 容我再等历史转身 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 《洛阳伽蓝记》在写洛阳这座曾经的大都市的时候,是以寺庙为线索来写的。 以寺庙为地理坐标来讲述这座城市的繁华。 洛阳在北魏是最为繁华的时候。 那时有三千多座寺庙。 所以这句“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其实就是来自这样的历史背景。 歌词中的浮屠塔很有可能就是写的“永宁寺”。 永宁寺是北魏当时非常重要的一座寺庙。 永宁寺中有一座永宁寺塔,这座塔非常高。在《洛阳伽蓝记》里对永宁寺塔的高度给了一个非常虚夸的数字。 说它有九十丈高。 而在《水经注》里面对永宁寺塔的高度写的是四十丈高。 在当时那可是世界第一高塔了。 非常的宏伟壮丽。 但这座寺庙的寿命非常短暂,它毁于一场火灾。这场大火烧了三个月都没灭。 当时有三个比丘尼她们是投入火中,跟着这寺庙一起焚毁了。 而永宁寺是一座皇家寺庙,很多的重大历史事件都与这座寺院有关。 所以《洛阳伽蓝记》将这座寺庙记录为这本书的第一座寺庙,大有以一寺之荣枯来说一个朝代兴衰的意味。 所以歌词里面的“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这句歌词就颇有意味了。 但许放还有个想法,即“浮屠”二字,有可能是方文山直接借鉴的《洛阳伽蓝记》第五卷的一段内容。 这本书前四卷都在写洛阳城里面的寺庙。 而第五卷则借着一些外交的书,比如《行记》。在第五卷中,杨衒之写了一座很著名的浮屠。 即:雀离浮图。 书中这么写道: 雀离浮图自作以来,三经天火所烧,国王修之,还复如故。父老云:此浮图点火七烧,佛法当灭! 雀离浮图其实应该就是“永宁寺”的一个映照。 不得不说方文山写词, 如果没有一点文化底蕴,还真未必能听懂。 听完后只能说:卧槽!牛逼!写得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