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庞德公赠羽扇 (第1/2页)
第173章庞德公赠羽扇 诸葛亮听陆翊这么一说,脸上压抑不住的喜悦之色。 这姐夫,可以! 如果可以阅尽天下书,还能出将入相,这不是人生大喜事? 夫复何求? 诸葛亮欣然答应道:“好!” 一行人在小河里洗完澡,便往回赶。 第二天一大早,诸葛若雪就起床,做好早饭。 众人吃完,关上茅草房的大门,就准备离开。 诸葛亮站在马车前,回头望着茅草屋感慨道:“将来老了,我一定要回来。只是,不知道那时,这茅草房是否还在?” 陆翊不由得想到《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 张飞说过,要在屋后放一把火,将茅草房烧了,将诸葛亮熏出来。 诸葛亮愕然道:“姐夫,你这是作甚?” 右边的则是三个年轻男人。 陆翊:“.” 尤其是最前面一个,和老人相对而立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穿着极其奢华的少年。 “还主动向我求问过一些学问。” 庞德公打量了一眼陆翊等人,好奇道:“这几位贵客是――” 陆翊点了点头。 这之后,众人才在诸葛亮的指引下,赶到另一处茅草屋。 庞德公继续道:“孔明你展现出非凡的天赋,然而,汉室已经没落,无法扭转。你终其一生之力,呕心沥血,最后病逝在军中。你临终前,不停地呼唤老农,似乎想要求老农救你。” 马车在诸葛亮的指引下,径直来到诸葛玄的埋葬之所。 诸葛亮深深地看了一眼陆翊。 这样的话,自己一辈子跟着他,也算是无憾。 陆翊看着茅草房熊熊燃烧起来,笑着对诸葛亮道:“你是雪儿的弟弟,也是我的弟弟,是一家人。以后我在哪儿,你自然也在哪儿。我荣华富贵,又岂能让你回到这里来养老?以后,就算你要养老,也是在江东,儿孙满堂。” 诸葛亮低声道:“是我姐夫,江东之主。” 众人:“.” 敢情这二公子是来邀请人家出山的! 即使隔得很远,也能看出少年长得白白净净,一副贵公子的模样。 “成大事者,喜形不露于色,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 庞德公推开大门,对诸葛亮毫不客气地道:“去给你姐夫他们烧些热水。” 但凡有一点这个迹象,到时候自己就提前离开,学那张良归隐山林。 诸葛亮疑惑地看了一眼陆翊。 “你又年轻,其他人就难以信服你。” 想到那一幕幕,陆翊让施桓取来火折子,在诸葛亮等人愕然的目光中,一把火将茅草房给烧掉了。 看吧! 诸葛亮诶了一声,快步走向茅草屋后面的伙房。 “不过,在老农梦中,老农却身处一个奇怪之地。无数学子拿着纸,在一个很宽敞之地写字,竟然都是写一些文章。而且,那些文章,竟然颇有见地。” 否则,所有年轻代人才都世家大族或者官员推举,像诸葛亮这样有才华却家世没落的人才,就没有出路了。 一行人上了马车,诸葛亮道:“先去祭拜一下叔父,然后去和庞德公告别。先生那里,就不去了。一旦去了,我怕我走不了。先生视我如儿子,我这一告别,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二公子和老人说了一会儿,似乎不太开心,甩了下衣袖,转身就走。 诸葛若雪在坟墓前祭拜了一番,哭得稀里哗啦的。 在茅草屋的前面大约一里路左右的田埂上,站着四个身影。 而三顾茅庐成功之后,离开茅草屋时,诸葛亮也说过,待辅佐刘备匡扶汉室之后,必定要回到茅草房养老。 一直到诸葛亮烧好热水,提着茶壶进来,给众人倒好水,庞德公才对陆翊笑道:“这位贵客倒是和常人不同。每次其他诸侯见到老农,总是想要老农出仕。” 诸葛亮笑道:“庞公,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无需担忧。” 而他醒来的梦,则是科举考试的场景! 他竟然能够梦到这些! 想到科举考试,陆翊暗暗决定,这次回江东,也要慢慢推行。 难道和荆州牧有关? 陆翊笑道:“我知道庞公无心出仕,不想打扰你老人家的闲情逸致。” 众人都看着庞德公走进东面的房间。 希望他能一直保持这样。 都没有说话。 他的脑海里想到汉武帝和卫青。 希望自己最后不会落得卫青一个下场,最终全族被灭。 陆翊笑着冲他点了点头。 “老农不忍心,想带你走。” “可你,暂时做不到。” 庞德公点了点头道:“贵客倒是善解人意之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