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第八铭 (第2/2页)
下的军功也没有了。 今后没有他的军饷,嫂子一家还能继续活下去吗? 想到这些,第八铭就感到一阵的绝望。 至于李嗣兴跟他们说的那些话,他其实是没有听懂的。 或者说他心中对李嗣兴说的那些大义并不明白,小老百姓,所求的不就是活命吗? 不过有一点,他是听明白了,这些人中有很多他的同乡。 这确实让他感到安心不少。 第八铭是不会逃的,这山旮旯里,往哪里跑,他都不知道。 与其不为人知地死在山中,还不如先活下去。 看那少年将军说的话,似乎自己的未来还有转机,毕竟都陕西的老乡。 李嗣兴也知道跟这些大头兵讲民族大义没有什么作用。 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是没有什么民族意识的。 不光是在大明,整个世界都是这样。 文化只是少数人的专属,没有文化,如何识得大义。 李嗣兴只是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有感而发,不说不快。 李嗣兴也想利用这次机会好好地锤炼一下自己手中的那些新兵。
这些兵并不是纯粹的新兵蛋子,他们只是在炮兵营,接触到的实战太少,他们只要经受几场实战,很快就能成为老兵。 …… 吴之茂也是在辽东就跟随吴三桂的老人。 他是吴三桂的家将,随了吴三桂的姓氏。 虽然在领兵作战当面,能力不如吴国贵、高得捷等人。 但是吴之茂却难得的忠厚老实。 深受吴三桂的信任,每次作战,吴三桂都将自己的后路交给吴之茂。 而吴之茂总是会坚决执行吴三桂的命令。 这次吴三桂让人守卫浮桥,诸将都不愿意做这件简单的任务,最后还是老实的吴之茂留了下来。 吴之茂手下有一千五百士兵。他将主要的兵力都放在了江东岸。 因为在所有人看来,这场仗都是不可能存在变数的。 而江东岸是清军之前的大营所在。 吴之茂将守卫的重点放在大营,而不是江上上浮桥,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浮桥的东西两头吴之茂各放了一队五十人的士兵。 他们主要的任务也是放哨。 山中的战斗并没有传到这里,毕竟是离了几十里的路程。 加上山势的阻挡。 吴之茂也并不知道山道上的情况。 因此,直到此时,他还在大营中清理物资。 他知道大军要是打到了腾越,肯定要从后面调运粮草物资。 由此看,他这个殿后将军还是非常尽责的。 “向头,你看江面上有东西漂过来了。”江边临时搭建的瞭望塔上,一名清军的士兵指着江面报告道。 向勇朝着江面的上游看去,确实是有东西,像是木筏,又是枯木。 不过可以确定木筏上没有人。 向勇稍微放心了一些,也许是山中的伐木工遗落的木排。 他是湘南人士,原本是何腾蛟的手下,清军打入湘南,他随着主将降清。 辗转成了吴三桂的手下,至今也成了一名把总。 “去两个人拿着木叉,将其推开,不要将我们的浮桥给撞坏了。”向勇下令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