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0 春宵 (第1/3页)
,长生道种 第二日,新任城卫军指挥使,被发现暴毙于城郊别苑中。 此事震动朝野,轰动帝都。 毕竟,城卫军指挥使,也算是朝廷大员了,身居要职,地位不低,再加上其又是兵部尚书的亲弟弟,梁家如今在守旧士族派系中,也是中流砥柱。 当即,宰相郑海楼便带着一众党羽,在朝会上请求下令彻查,怀疑是革新派的清流不讲规矩,暗下杀手。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实际上,却是想借助梁石之死,攀扯几个政治对手落水罢了。 于是很快,便认命了大理寺全权彻查此事。 柳长卿等一众清流官员对此是抗议不断,因为谁都知道,那大理寺少卿不过是个尸位素餐的外戚官员,挂个名头而已,真正办事的,都是其手下的参军,其中便以那顾英华最为凶恶,是士族们养的恶狗。 桉子真要到了他们手里,大家不死也得脱层皮啊!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大理寺的调查展开,事情的发展,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首先是顾英华带队勘察现场,却从梁石的别苑密室中,查抄出了白银三十万两,各种珍奇宝物无数。 这梁石,接任城卫军指挥使不过半年,之前都是在兵部担任一个可有可无小官,年俸不过五十两银子,如何能获得如此巨额财富? 贪腐受贿,这已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这密室中,一同查抄出来的,还有一份详细的受贿名单,其中牵连甚广,包括兵部尚书在内,梁家子弟以及数十名官员都有牵连。 与此同时。 京都御史台、京兆府、刑部等地衙门,几乎不约而同地接到了一大批匿名举报。 其中大部分是针对梁家一族的子弟官员,在各个部门甚至周边地区为官期间,贪污受贿,强取豪夺,枉法勾结的线索。 其中有不少具备实证铁证,事无巨细,连过程细节都写得清清楚楚。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针对其他士族党羽,甚至宰相郑海楼的指控。 此事一出,朝廷震动,天下哗然。 因为梁石之死本就受到朝野上下所有人的关注,连皇帝也亲自在过问,因此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都是瞒不住人的,即便是想压也压不住。 当这些线索证据全部摆到明面上之后,梁家瞬间陷入了险恶之境。 其他士族立刻断绝了与他们的来往,深怕牵连到自身,连一向强势的郑海楼,这次也选择了沉默。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梁家这次是踢到了铁板上,恐怕是得罪了某位大人物,才会招致祸患。 梁石之死,只是一个引子而已,能够无声无息杀死堂堂城卫军指挥使,又在第一时间,收集暴露出这么多的罪证线索,这位大人物的能量,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谁知道他手里还有没有其他人更多的罪证线索? 士族门阀谋取私利古来有之,官越大,暗地里见不得人的事情就越多,上至宰相下到门客,谁敢说自己是清白的啊? 所以,为了明哲保身,守旧派的士族官员们,这次不得不选择了沉默。 他们不敢去保梁家,也保不住。 清流一党的革新派则是抓住机会,疯狂痛打落水狗,本来早就准备好的弹劾奏折,像是雪花一样飞向御史台和宫中。 事无巨细,连梁家子弟曾经在路上无故殴打庶民子弟这种小事,都递了上去。 一时间,梁家陷入死局。 皇帝“迫于压力”,不得不在第二天,下达了命令,将兵部尚书梁勇等相关数十名朝中官员下狱,同时,梁家在全国各地的其他子弟朋党,也被清查,特别是其起家的江南之地,更是派出了钦差彻查,其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很快,跟梁家有关的官员子弟,几乎全部落马。 重则抄家砍头,没收家产,轻则下狱流放,永不录用。 所有人都知道,梁家完了。 这个曾经名震帝都,仅次于宰相郑氏的豪门,一夜之间,竟是被连根拔起,惊得所有人都不可置信。 而因为郑家的败落,清流一党很快在皇帝的帮助下,填补官员,朝中局势顿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原本铁板一块的守旧派士族党羽,也在这一刻被撕出了巨大的口子,党争形势发生了巨大的逆转。 但所有人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梁石想要染指青衣楼,并且打了桃红一马鞭。 …… “青衣楼如今的情报能力,还真是让我都有些出乎意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