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八章 文武之争 (第1/2页)
秦无忌回到四王府的时候,天‘色’刚刚暗下来,一排马车停在了王府‘门’口。 军中四名少壮,文坛六位新秀,全部下车等着,看样子他们已等了很久。 秦无忌有些震惊的看着这些人,他们都是楚国青年俊才,往日从未有过‘交’集。 见到他回来了,诸人围上来,手中举着一份奏章,正是秦无忌几日前上书的。 将他们迎到府中,大家相继落座,一名年轻的将军首先发言道:“吾等都看过先生的三论,我们都觉得先生是对的。” 这将军剑眉扬起,带着军中少壮派特有的朝气:“在下欧阳奋青,这几位都是同道中人,特来面见先生。” 秦无忌为他们斟茶一杯,叹息道:“我本以为楚国的守旧派会求和,而你们这些少年英雄当该一心求战才是,没想到现在倒过来了。”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欧阳奋青冷笑道:“那些老古董一心求战,是因文武之争。这番晋国修士挥军,准备充足,策略有效,反观我楚国,从年前就开始准备,到现在只来得及汇聚军马,既无对策战略,也没咨询吾等众将,就这样拉开人马对战,不败才怪呢。” 文武之争,原来楚国还有这样的两个流派的争斗。 一名留着短须的年轻文士沉声道:“先生,所谓文武之争,却不是文士与武将之间的争斗,而是我大楚两大国策的论战。” 他说着行了一礼:“在下张伯云,恭添礼部‘侍’郎,自进学便入宫为翰林,一直研究这文武国策。” 这么年轻就做上了礼部‘侍’郎,秦无忌不禁多看了他几眼。 张伯云便轻声为他讲解楚国的文武之争来,原来昔年‘玉’龙山兵败后,楚国先王曾大会朝臣,征询国策。 那一次官员与修士代表分为了两派,一派坚持以文礼立国,西联蜀国,南抚吴越,形成合纵,对抗北方强晋,以此发展国力,促进修行。 而另一派却认为文礼不可行,而要以武强国,趁着北方晋国还在休养生息,先攻吴越,拿下南方,收服吴越宗‘门’妙音阁,全力发展武力修士。 秦无忌听到这里不禁一笑:“这么说,云墨山的修士都不会打仗了?” 欧阳愤青苦笑一声:“那也不是,云墨山有云宗,墨宗之分,那云宗主修儒家之术,好礼修文。但墨宗不一样,主修的是对战功法,行军布阵。若讲修士战斗力,其实墨宗不弱于其他八大‘门’派。” 秦无忌忽然明白了,这楚国的文武之争,其实就是云墨山内部的云宗,墨宗之争。 他看着其他人:“我记得昔年四殿下曾有谏言国策,云‘和晋,联蜀,灭越’三策,为何你们当初不支持他呢?” 欧阳愤青和张伯云对视一眼,都‘露’出尴尬神‘色’。 良久张伯云才叹道:“这个,是因为四殿下是云宗的弟子,并非我们墨宗的弟子……” 秦无忌明白了,他立刻做了决定:“此事不是问题,我可以与殿下商量一下,让他拜入墨宗。” 欧阳愤青和张伯云都是‘精’神一振:“那就太好了,不过这改宗之事还是很麻烦,等这次晋楚之战后,咱们可以徐徐图之,只要四殿下愿意,总会有办法的。” 他们都是满意的离开了四王府,秦无忌站在院子里连连摇头。 一直在暗中偷听的云针走了出来:“师父,您为何摇头啊,他们不是‘挺’支持你的么?” 秦无忌冷笑道:“你错了,方才我们说了那么久,他们可有一人提起当前晋楚之战的事呢。” 云针回想一下,的确,这些人除了开始提过一次晋楚之战,以后全都在说文武之争的事。 秦无忌叹了一口气:“这就是楚国的问题,文恬武嬉,内有纷争,王子争,宗‘门’争,长此下去,楚国必亡。” 云针有些崇拜的看着他:“师父,您不是来了么,有您辅佐殿下,大楚必兴。” 这丫头有一种盲目的崇拜,秦无忌只是一笑:“路还长着呢,等殿下坐到王位时候再说吧。” 他在第二天天亮时离开丹阳城,悄悄回到了武陵城。 一份份前方奏报被司马细心的整理出来,秦无忌立刻召来沧云雀,带着赵天玲。 就在武陵城的县衙里,他手底下这个简易的班底凑到了一起。 司马有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