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5.希望你不要不识抬举 (第1/2页)
旁边的朱高炽喃喃道:“meimei,成先生可真是男女通吃啊。” 原本买东西的官员都停下来,看着这个年轻人。 这时人群的官员道:“匡忠?你何时来的京城?” 成渊转着脑子,想起来有个叫匡愚的年轻人。 匡愚,字希贤,常熟沙溪人,洪武十三年生,系东汉宰相匡衡之后。父匡忠专门攻克歧黄之术,设药局行医,常帮卫所兵医治。 明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 匡愚被征召随同,至爪哇、苏门答腊及印度半岛。 归途中访了三佛齐,绘岛屿图,成《华夷胜览》一书。 永乐五年与永乐七年先后随郑和第二、三次下西洋。 现在因为靖难缩短了两年。 原本是1403才是永乐元年,如今是1401便是永乐元年。 成渊对眼前的年轻人有了大致的了解,匡愚,二十一岁,貌似跟自己差不多大。 叫匡忠的和几位官员打了招呼,便对成渊赔礼:小儿唐突,还望镇国公您不要见怪。” 匡忠气的,这孩子打小聪明,学医术也不错,可让他好好的学医考进太医院。 谁想着,这个倒霉儿子整天就想着钻研各种疑难杂症,喜欢创造奇奇怪怪的医术和方子,拿家里的鸡鸭鹅实验了个遍。 还要来京城学医术,说什么人要有进取心。 才同意带他来京城,才几天,不好好学医,又跑来大街上研究镇国公,你一个大老爷们家里有妻儿,你还研究镇国公。 研究就算了吧,你又要拜师。 拜师不拜御医,你拜个跟你一般大小的年轻国公。 这么年轻的国公,哪里会什么医术啊。 匡忠气的都能得心脏病。 “匡愚?你先起来,其实我并不是什么名医,你找错人了。”成渊道。 教人医术可不是教学问,治死了人要偿命的。 “你是不是成渊!” “我是。” 匡忠气的要死,直接给匡愚脑袋拍了下:“你到底是不是我生的,在这里直呼国公名讳,如此无礼。” 成渊道:“无妨,匡愚,你是从哪里知道我的。” 匡愚叙述事情经过,成渊从里面挑出有用的信息整合起来。 大致是当初靖难的将士有些被分到各地卫所,其中有几个分在常熟那边的卫所。 匡愚有次给卫所兵止血,听到那人说匡愚的止血法子太蠢,还不如靖难时成先生手法好。 随即将纱布,消炎药粉这些和匡愚说了,匡愚心里对成渊产生了很大的好奇。 整天去问那些卫所兵关于当初止血的药粉,回家自己鼓捣。 但是捣鼓不出来,便告诉匡忠他要进京城学医,来这几天,就在打听当年靖难的事情。 匡愚跑到国公府守了几天,除了看到府里进进出出的人,就没有看到过这位镇国公。 今年看见有为绝美的年轻妇人从府里出来,听到镇国公几个字,便跟着马车过来,碰到了成渊。 匡愚和匡忠是有名的大夫,有些官员认得他们父子,但看到懂医术的匡愚死活要拜成渊做老师。 众官员又来了兴趣。 匡忠觉得自己脸都丟尽了。 “先起来,我受不起你这一拜。”成渊说道。 “受得起,请收我做学生。”匡愚认真道:“国公不要误会,学生并不是想借国公府的势,就是听御医说您懂治风湿的法子,所以想拜您做师父。” 成渊道:“匡愚,你父亲还在这里站着,他要是不同意,我是不会教你的。” 匡忠也听御医说过风湿膏的事,就算镇国公医术不精,但今后也可以为儿子提供些帮助,便道:“镇国公,我同意的。” 匡愚道:“国公爷?” 匡愚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