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二章 再次预测与不存在的人 (第2/5页)
” “就比如:肯德基、麦当劳、强生、宝洁等,快餐、日化行业。” “还有满足人们运动需求的高尔夫球、保龄球、棒球、橄榄球、网球等运动服务行业~” “再加上50年代变得火热起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好莱坞娱乐产业,以及被猫王所带动,焕发出活力的流行音乐等产业~” “它们这些行业,都因为政府的消费导向刺激,逐渐充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在为之得到了享受的同时,也慢慢开始感叹自己的钱总是不够用啊~” 大卫说着,摊摊手笑道:“就这样,一个崭新的消费循环时代诞生了~” “人们想要不断满足自己的享乐需求,就必须去赚更多的钱来达到收支平衡~” “否则,等到他们的储蓄消耗殆尽时,各种高额的账单,每天所必须的生活支出等等,就会让他们尝到破产的滋味~” “所以,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的提高工资待遇的呼声也会越来越高~” “再加上工会的存在,不断的向公司、工厂老板们施压,提出各种提高待遇、提高工资的要求~” “导致了企业、工厂的用工成本,不断大幅度增加,让那些公司的老板们慢慢忍无可忍。。”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50年代的第一次大规模产业转移潮,开始了~” “而在这些想要把自己工厂搬离米国的老板们来看,最佳的新厂设立地点,无疑是当时在米国管治下的岛国与泡菜国!” “这两个国家的税收极低,用工成本更是和使用奴隶一般的价格,土地更是像不要钱一样~” “并且当地也非常欢迎米国的企业能去当地建厂,不仅能解决已经处于半停滞状态的经济重新复苏,更能给许多无业的人们,带来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即便税收方面的收入极其可怜。。” “但无数工人们进入工厂做工,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就让其国内有了新的良性消费循环~” “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岛国与泡菜国,占了大便宜!” “后面的事情,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 “有了第一批勇于试水的企业家们,在岛国和泡菜国建立新厂,并获得了丰厚利润后~” “更多还在观望的老板们,也都纷纷下场,在这两个国家,建立了新厂,吃上了这一波低生产成本的红利~” “并且,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许多人的目光开始不仅仅局限在岛国与泡菜国两地 ~” “它们都距离欧洲各国太远了!” “欧洲的那些老板们需要一个交通更加便利,距离更近一些的低成本生产基地~” “所以,整个60年代,欧米各国都把自己的新厂,分别建立在了湾岛、香江、新加坡等地~” “在这些地方建厂,要比在岛国与泡菜国建厂,运输成本减少了20%~30%!” “而且在用工成本方面,甚至比在岛国与泡菜国建厂的成本更加低廉~” “这也就直接导致第二次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大潮,开始了~” “无数的老厂,在欧米各国的土地上关闭、迁移~” “无数的新厂,在东南亚各国拔地而起。。” “结果嘛。。” “就是米国国内的工业、制造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完全竞争不过这些已经发展出自己工业体系的东南亚国家,和重新回复了经济实力的西德~” 大卫摇头笑笑,喝了口手里的果汁,拿起一块小甜品扔进嘴里,继续道。 “等到了近些年,进入了70年代~” “米元与黄金脱钩,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让米国的经济形势更加雪上加霜。。” “我曾经在史丹利看到过一组数据~” “从1969年开始,米国的GDP就在呈现阶梯式的下降,一步步降低到了74年时的GDP增长-3%!” “同时,另一组与经济相关的重要数据CPI,则呈现阶梯式的上涨。。直到74年超过了12%!” “不过这些都因为米联储连续近20次的加息,逐渐向好,回复了过来~” “到了75-76年,米国的GDP增长接近5%,CPI指数刚刚过了6%~” 大卫说到这里,收起了刚才的轻松,表情转为认真的对众人道。 “不管是国民生产总值(GDP),还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它们都只是有延迟性的经济统计数据~” “但是,GDP的涨跌,直接体现出了国内企业们的健康状况~以及它们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 “而CPI的上升,则更加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CPI指数越高,物价越高,通胀率也就越高!” “各位可能对物价的上涨,感觉并不敏感。。” “对于我这个从新泽西小镇走出的孩子来说,69年、74年的两波物价飞涨,我没有太多的体会~” “但近两年的物价再次飞涨,我是深有体会的!” “就拿。。我曾经打工的野火酒吧来举例吧~” “77年,酒吧的酒水进货成本价格,整体提升了60%~” “到了今年,78年8月,我离开之前,进货成本又上升了40%多~” “请注意,我说的这个40%多,是按照77年的物价已经上涨后的价格,来计算的~” “如果按照物价复合增长率来计算的话。。普通人们在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开销,整体上翻了一倍都不止~” “而这些开销里面,从76年代CPI指数分类上来看,能源占比仅有不到8%!” “说明人们选择自驾出行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相对应的,石油公司和汽车产业的境况大不如以前~” “食品的消费占比,达到了20%以上!” “经过了三次物价飞涨,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支出,占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