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联合建造 (第2/2页)
正因为ri'bě没有退出战争,德国海军才会大张旗鼓地将“德弗林格”、“塞德利茨”、“毛奇”、“戈本”、“冯-德-坦恩”等主力战巡调动起来派往地中海和波斯湾,而且要求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把主力舰队部署到地中海东部,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增援德国的远征舰队。其实在夏树看来,以德国主力舰队在对英作战时的神勇表现,ri'bě就算有再大的野心,并且得到了英国的暗中鼓动和支持,也不敢劳师远征地前往中东挑战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 在说话之前,德皇威廉二世看了看他曾经无比倚仗,后来又因为各种原因刻意疏远的海军元帅提尔皮茨,无论这个人的舰队进攻理论有多么危险,他一手缔造的公海舰队终究在战场上经受住了最严酷的考验,如今的“世界第一”可谓名至实归。 提尔皮茨没有说话,但他的神情还是表明了他的倾向。 “我基本同意约亨的这个观点——在有明显的战争迹象之前,应该少造昂贵的主力舰,多造实用的中型舰艇。” 威廉二世的表态似乎有悖于他一贯的激进作风,但这并非出于对幼子的喜爱,若不需要考虑帝国政fu的财力问题,一口气造十艘马肯森级他也不会嫌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些主力舰的造价实在过于昂贵。建造拿ā级的平均成本不到4万马克,赫尔戈兰级和凯撒级就已经增加到了4万,而一战时期最好的无畏舰——国王级,单艘造价达到4万马克,被称为“超级战舰”的德弗林格级造价接近万,而巴伐利亚级的单艘预算为万马克,马肯森级突破了万马克,大规模建造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让德国政fu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年通过第二个海军补充法案时,德国政fu开支已经出现了亿马克的赤字,而从年德国推行海军法案到4年为止,德国政fu为了海军的大规模造舰增加了亿4万马克的国债,德国的税收制度早已无力支撑这样的海军竞赛。其实在年决定巴伐利亚级的造舰方案时,威廉二世就已经放弃了配置更强但造价过高的两个方案,如今德国占领了法国半壁江山,靠着搜刮来的财富才勉强缓和了政fu债台高筑、国内物资匮乏的困境,而要将战争的胜利果实转化为现实利益至少还得等上几年,在这之前,德国政fu的日子远不像外人看到的那样光鲜。
“基于爱尔兰与德国之间密不可分的战略同盟关系,我觉得德国海军的造舰计划可以将爱尔兰包括在内,简单说来,就是爱尔兰按照德国海军的标准建造部分战舰,和平时期由爱尔兰海军负责维护,一旦战争爆发,这些战舰直接并入德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完全听命于德国舰队司令。” “在军事体制上类似于英国和英联邦国家?”威廉皇储插话道。 如果没有“军事体制”这个前缀,这句话可是对爱尔兰**地位的严重冒犯。 夏树点点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分担德国的造舰投入,同时又发展了爱尔兰的造船工业,给爱尔兰人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而且爱尔兰海军的训练本来就要依靠德国教员的帮助,不存在作战标准的问题。” 提尔皮茨、穆勒、波尔都没有接话,而且是各怀心思的样子。 气氛有些沉闷,好在心情愉悦的威廉皇储打趣道:“如此看来,爱尔兰的黄油经济前景非常乐观咯!” 夏树答道:“黄油的利润只是在战争刚结束这几年比较好,形势稳定下来之后,国家经济还是要靠工业贸易带动,这意味着我们还要跟英国打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然了,我对我们再次取得胜利充满信心。” 在造舰规划方面最有发言权的提尔皮茨终于开口道:“按照德国海军在年曾经考虑过的一份造舰计划,马肯森级只建造三艘,而且全部采用三联装的点英寸主炮,其余主力舰改为点万吨级的轻型战列巡洋舰和同等吨位的航空母舰,再将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的造舰计划交给爱尔兰实施,我们对海军的投入应该可以降到帝国政fu愿意接受的程度。”威廉二世盯着图板上的技术图纸看了好一会儿,忽然转过身:“这是个妥善的办法,而且好像只有一个小小的麻烦,那就是我们绝不能容许爱尔兰的统治权旁落他人。”夏树笑着朝他耸耸肩:“也好,两全其美。”. .万岁约阿希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