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古北山大营 (第1/2页)
金圣祖初登九五第一百四十二章古北山大营完颜乞奴了解过自己所部的八千士兵后,发现这些草原兵强于私斗,但弱于群斗。 也就是说这些草原兵让他们单打独斗,或民间的街头斗殴他们比中原人要强。 但让他们有组织成群结队的去与中原之地的军队打仗,那他们一定会被中原人的军队按在地上摩擦。 说白了就是他们的个人武艺强悍,但无组织无纪律。 军队打仗又不是街头打架,两帮子人都无组织无纪律,双方拼的是个人武艺,哪方敢拼敢打就能胜利。 军队打仗讲究的是组织协调团结。 当一方组织协调能力强,而另一方无组织无协调的时候,那他再勇猛也打不过有组织的一方。 军队是多人组成的紧密团体,非个人或一群人联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 现在的这群草原兵在完颜乞奴眼里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因为乣军一直不被朝廷重视,乣军的士兵他们的口粮自备,武器自备。 打了胜仗无赏赐,打了败仗有惩罚。 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军队毫无士气可言。 一旦遇到战事,那是能滑水就滑水,能逃跑绝不冲锋。 再加上无制度无军纪,这也是乣军士兵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斗的原因。 完颜乞奴了解过后,对于这种情况,腹中已有兵甲。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第一就得建立完善的制度。 第二,严苛的军法。 第三,赏罚分明。 第四,高效的指挥体系。 第五,频繁的协调团结训练。 在完颜乞奴看来只有做到这五条,再辅以精良的武器铠甲,充足的粮饷,那么些群草原兵的战力不比女真兵弱到哪里去。 完颜乞奴在丰州待了五日,在各级军官熟悉了各自的下属后,便带兵从丰州原路返回。 经过十多日的兼程后,终于在女月八日赶回古北山大营。 此时位于庆云的古北山大营。 经过朝廷征发一万多徭役,耗时一月终于建成了一座可驻扎十多万大军的永久性大营。 整座古北山大营共分成五座相连又分割的凵字形大营。 因为古北山北靠崇山峻岭,故除外围的三面是用土坯堆砌成一丈多高的土墙外。 靠北的一面是以山为天然屏障。 整个古北山大营共占地十平方公里,已经跟一座县城差不多大小了。 其中营地的长宽有七八里之长。 古北山大营共驻扎五旗兵马,其中分别为完颜乞奴的蒙古正红旗。 完颜赛也的吐蕃正蓝旗。 易郡王完颜从宪的吐蕃镶红旗。以及女真正白旗和汉军正白旗。 其中女真正白旗驻军最北面靠山的大营。 汉军正白旗驻军西面的大营。 蒙古正红旗驻军南面大营。 吐蕃正蓝旗驻军东面大营。 吐蕃镶红旗驻军中部大营。 因为古北山大营平时只驻军战兵与四万多少量的苍头,与六万多少量的马匹。 故此古北山大营有三万多顶毡包,以及少量的土坯房。 用毡包的原因还是在北方毡包对风沙寒冷的防御比帐篷强。 一座古北山大营每年要耗费五十多万石粮食,这还是平常时期苍头马匹减去百分之七十情况下的耗费。 如果战争时期将苍头马匹补全,那光是古北山大营一年就得耗费百万多石粮食。 那样的话,完颜璟也就什么都不用做了,朝廷所有财政全部拿来当军费就是了。 所以说自古以来一直是建军容易养军难。 这还只是军队在驻地不动的情况,如果军队开拔作战,那军费估计又得翻一二倍之多。 当然了这是建立精锐军队的情况下才会这么贵。 如果像朱元璋一样为了数量而不要质量的话,那完颜璟也可以建百万大军。 不要说一百万了,就是二百万都行。 反正不用朝廷出粮出钱,只需要将百姓的户口从民户划分到军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