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行漫记(下) (第2/2页)
于太宗、宣宗那样的圣君明主。” 文士听了易无极的话后,捻须微笑道:“秦王虽然富有贤明但是为人太过仁厚,缺乏开拓进取的魄力和雄心壮志。” 易无极听了不满道:“仁君自然仁厚,那三国的刘皇叔不是靠着仁厚之名扬名于世?贤君有爱民之心才是万民之福啊。” 李保听了易无极的话后,心中有些警醒,大唐的皇帝还是他的五哥李儇,此时就嚷嚷李保要成为太宗宣宗那样的贤明君王,这在封建社会是要杀头的。 是以李保对着易无极道:“三郎你喝多了要慎言,秦王如今只是受命摄政,大唐的皇帝还健在呢?” 易无极听了李保的话后,也许是因为酒气,他不满的嘟囔道:“摄政还不快?再说那个病歪歪的官家还能活几日呢。” 中年文士听了李保的话后,他也是有些警醒,呵呵笑道:“今夜欢聚,同李郎君谈的投机,一时兴起说了不该说的话,呵呵,不过也没什么咱们喝酒闲聊,自然说的都是酒话,做不得准的。” 李保觉得这个文士对于大唐还是富有感情的,于是他说道:“先生既然有报国之心,不如前去秦王哪里投效,如今秦王求贤若渴,先生胸有沟壑不如去秦王哪里谋一个前程,也好过在这边远小城抱憾终身的好。 ” 中年文士盯着李保看了好一会,迟疑道:“今日某听了郎君的佳句后,就觉得郎君十分面善,再加上郎君和这位小哥身有贵气,而且两位今晚一直在说秦王的好话,某心中有个疑惑,莫不是你就是秦王殿下真身?” 易无极看着中年文士,嘿嘿一笑道:“你果然有眼力,认得咱们大王,今日遇到咱们也是你的造化了。”
文士听了易无极话后,当即变了脸色,他忙起身对着李保道:“大王恕罪,某眼拙没能早点认出大王,刚才还妄言诽谤大王,还请大王海涵。” “先生还请安坐,咱们初次见面,不用这样拘礼,我这人的脾性随和不是那些爱摆架子的权贵,再说你说的也不错,我这人缺乏开拓进取的魄力和雄心。这些年来我对于朝政和国家大事都没有太多的关注,若不是黄巢乱起,我可能还是会继续做我的逍遥王爷。” 李保如此说当真是他的真心话,中年文士听了以后也是颇为认同。他昔年在京城也是听闻过李保的事迹。英雄霸主不一定都是生来就是的,往往是受环境时间等等因素迫使他去做的。 他知道这个逍遥王爷的心态,也明白他的苦衷,大唐三百年江山,雄主明君少平庸君王多,古往今来莫不如是,作为饱览诗书的文士他更能体会到李保的心路历程。他也同样想投效李保麾下一展胸中所学。 但是他作为一个曾经从过贼的知识分子,这样的经历只是让他更加难以启齿。毕竟在封建时代,尽忠国家乃是本分,但是有个反抗政府的黑经历,那么就将被一棍子打死,永不能翻身。 是以文士实在不知道该当如何拒绝李保的请求,也是在难以面对自己的过去,昔年自顾埋怨皇帝痴迷享乐,无视国家黎民百姓,是以面对农民起义的黄巢军,他义无反顾的投入进去,并且成了黄巢伪齐政权的户部侍郎高官的他,此刻面对着李保他有些无地自容。 黄巢匪帮才是真正的土匪强盗,他们只知道吃拿卡要,从没有想过怎样去真正治理一个国家,而且那些农民泥腿子出身的将领和官吏们只想着钻营蝇营狗苟,从来没有把为人民创造一个好的国家而努力过,他们之所以要推翻唐廷的贵族,那是因为他们想的就是把别人推下马,然后让他们来做贵族。 是以黄巢和他的伪齐政权垮台了,他作为高官及早就撤出了长安,并且隐居在兰州城内,当起了闲云野鹤。但是他心中一直都有着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是以他在借酒消愁的同时不断的在找寻机会一个一展所长的机会和平台。 如今这个机会和平台出现了,正是他梦寐以求的际遇,他敢去抓取吗? 不过李保没有对中年文士太过逼迫,他微笑着道:“好了,先生估计也累了,我会在兰州呆两天,若是先生想通了或者是不愿意都可以来告诉我,那时候咱们再谈。” 文士听了李保的话,他长长的舒了口气,然后点了点头。 看到文士点头了,李保继续笑着道:“既如此,今日的宴饮就到此吧,临行之前,先生不妨把真名告诉我知道下吧。” 本书来自http:////.htm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