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Sect. 298. 轩龙难宁(2) (第2/2页)
” 唐氏不由恨道:“这几个人都是先帝和官家旧属,又不是不知道圣人的脾性,怎么就不懂要缓着些吐口!还能什么话都对圣人说么?尤其是飞卫,素日里嘴上就没个把门的!采儿嫁了他,怎么就不知道好好管管?!翚娘这病若是再拖着不好,我就找他们两口子算账!” 朱雀见她起急,只得压下自己的不安来,劝道:“mama,您也别太过焦躁了。您一焦躁都露在脸上,翚娘看得出来。”唐氏道:“唉,这世上难道就没有一种‘开怀汤’么?教她一喝下去,便眉开眼笑、万事不萦于怀,那该多好!” 朱雀向御医们问道:“依你们看,如今要怎么给圣人调治?” 几人商量着,一递一句道:圣人贵体娇弱,大补之物是不敢用的,还是温补、缓补为宜……气血要先通再补,如此方能固元,若是一味只补不通,怕会加重瘀滞……之前的方子要略改一改,但不宜改动太大,怕圣人受不住……当归和血归于肝经、川芎行血归于肺经,这两样正对着圣人症候,不妨加倍用量……其余的几味药略微增减,请圣人吃吃看……关键还是要请令主和尚宫时时宽解圣人的心……不妨让皇子皇女更多承欢膝前,哪有作母亲的看着儿女不开怀的…… 朱雀听他们说了半天,也说不出什么新意,只得道:“好吧,你们且去下方子,亲自盯着熬制好了送来,咱们吃个三五七天看。若是还没有好转,给官家知道了,哼!”两位御医忙道:“令主请放心!卑职们一定尽心服侍医药,务必让圣人早日好转!” 经过六日的航行,皇帝亲御的战船队,抵达了三百余里外的濠州,驻跸城下。 因是顺流东下,即便正规水手不足,船队的行驶还算顺利,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只不过周师大半士卒不惯长久居于浪头,即便在平稳的大船上,也有很多人呕吐头晕,短暂地丧失掉战斗力。皇帝自己少年时跟随商船队贩过茶,习惯了颠簸,倒没有不适的反应。但看到自己的铁师表现出这副不扛锈的模样,也不禁有点恨铁不成钢。 在路过距濠州尚有一百里的涡口时,皇帝观察到涡水汇入淮水的河口水流比较平缓,很适合从大周境内水路运粮过来,便立刻下令在涡口的淮水上建造一座浮梁。 坤宁殿寝殿。日近黄昏。 君怜侧躺在榻上,看观音和训哥儿在跟前蹴鞠玩耍。小儿们没有力量和技巧将蹴鞠踢得贴身,只不过是让球在地上滚来滚去而已。侍从们从旁陪护着,知道圣人需要静养,尽量不发出太大的声音。于是殿中只有孩儿们无忧无虑的嬉笑之声。 枕着手看了一会儿,君怜示意侍立一侧的廷献近前。廷献过来,轻声道:“圣人可要再吃些什么?”君怜摇头:“你去一趟瑶碧阁,看望看望章娘子,将莲叶替我绣好的三双虎头鞋也带去赏她。吴医正说她的日子就在这两天了,她心里必定紧张害怕。素日她原是与孙娘子作伴互相开解的,如今孙娘子生养未满月,不能出阁子,可顾不上她了。你就说我说的,要她别怕,多吃多睡,瓜熟自然蒂落,有宫里这么多人帮着,无须担忧。待我精神好些,我自会去瞧她……”君怜一面说,廷献就一面称是。见她越说越多,廷献忙道:“圣人别劳心了,臣这就去,圣人的美意,臣全都传到就是。” 君怜颔首道:“嗯。出了瑶碧阁,你再替我去一趟景福殿,看望看望王娘子。她自打有了身子,一向胃口不佳,我又免了她们定省,不能及时知道诸殿阁情形。”廷献道:“桐华不是报过么,自打令主给她出了替孩儿做衣裳的主意,这一向她都忙乎这件事呢,倒没多少工夫闹别扭了。” “我是问她的身子!上次她来看我,说是偶尔还会呕吐。你问问她,这几日可好些了?你跟她说,我要她多吃些饭食,就当是吃补药了。她不吃,肚子里的孩儿就没得吃。”廷献笑道:“这个道理,王娘子岂有不明白的?她们家的万mama天天劝导着呢,圣人就别……” 君怜瞥了他一眼:“她说的是她说的,我说的是我说的。王娘子任性,乳母的话常常不听。我的话,她如今倒还听得进两句了。”廷献无奈道:“是是,臣这就去说。” “丛玉阁那边,我让唐mama去瞧了,就不用你了。”“是。”“对了,宣徽北院使吴延祚以母丧丁忧在家,你让他们别忘了替官家和我到他家吊唁、致礼去。”“是是。”“还有,弘文馆前日回报说,馆内藏书生了蠹虫……” 廷献不由起了急:“圣人!这些事内廷自然有人循例去做,咱们……咱们都累成这样了,就不管别人了,成不成?”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