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章:招贤问题 (第3/4页)
救才被释放 张紘,被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此番不来襄阳也不奇怪 那个糜竺乃是徐州豪富,家财过亿,家大业大,自然不肯抛家舍业前来襄阳” 金良笑道:“孔璋你多虑了,这三位不来襄阳,已经在我预料之中只是孔璋你此前苦劝我征辟陈珪、陈登父子,却遭他们冷遇,我深为孔璋你不值”据那些前去征辟陈氏父子的士卒回报,说陈珪父子看完陈琳的书信,都是轻蔑一笑,丢弃在地,命人把那些士卒赶出陈府 陈琳脸上掠过一丝忿恨:“陈珪乃是广汉太守陈亹之孙,太尉陈球之侄,吴郡太守陈瑀、汝阴太守陈琮的从兄弟,曾任沛相,下邳陈家乃是徐州第一世家,连徐州刺史陶谦都要仰他鼻息 陈珪此番养病在家,纵然无病,怕是也会留在徐州做土皇帝,而不会来襄阳屈居人下 陈登虽是世家子弟,却也很有本事,他博览载籍,雅有文艺,学识渊博,智谋过人,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后迁典农校尉,兴修农业,广积稻谷此人依仗门第,又有本领,骄而自矜,目中无人,桀骜不驯,主公乃是寒门武将出身,我想那陈珪陈登父子肯定没把主公放在眼里” 金良轻笑道:“孔璋,我知你十分厌恶陈珪陈登父子的言行,便拿这话来说不过,你说的也是实情,我原本就十分憎恶此二人,现在加反感,以后若有机会进军徐州,陈珪陈登父子必不能猖獗不过,现在我们还无须把我们对陈珪父子的厌恶传扬出去对了,青州东莱人太史慈,以及北海人王修、徐干、管宁、邴原等人能否前来?” 陈琳笑道:“太史慈因为得罪州府,已经避难辽东,我们派去的士卒已经将他母亲接到襄阳,太史慈侍母至孝。得知他母亲在襄阳,必然会前来襄阳至于北海诸贤,皆不愿来襄阳” 金良皱起眉头:“分别是什么原因?” “我们第一次前去征召王修的时候。他正在南阳游学,在张奉家暂住。张奉全家得疾病,无人照料,王修亲自照顾至病愈,我们第二次前去征辟,王修已经被北海相孔融召为主簿,王修感念孔融知遇之恩,所以不愿过来” 金良知道王修以整治世家大族豪门大户而著名于历史,有意委任他为一方郡守。整治地方豪门,现在看来王修才初入仕途,年纪尚幼,还是等自己打到青州以后,再委以重任 陈琳说道:“自先帝宠信十常侍以来,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却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屡次拒绝公府与州郡征辟,此人清高自诩,主公两番征辟都被他拒绝。亦在情理之中” 金良想到自己身边已经有陈琳、路粹、阮瑀、蔡琰等诸多才华横溢之人,徐干虽然是建安七子之一,但他以诗赋散文见长,在政治文章上他远不及陈琳、阮瑀、路粹等人,他不来投,金良也不稀罕,汉献帝刘协已经被金良宣布为伪帝,他的建安年号也不可能重现了,所谓建安七子。也不可能重现了 “至于管宁、邴原之辈,早已跟太原王烈等人一起避难辽东。主公的征辟书信送至辽东,却被管宁、邴原无视。传说管宁、邴原之辈在辽东大兴私学,讲解、、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颇得民心,所以他对主公大兴官学深为不满”陈琳越来越崇敬金良,敬之若神,对于那些无视、蔑视主公的人,他没有任何好感 金良淡淡一笑道:“素闻管宁、邴原、王烈之辈皆向颍川陈寔求学,这等饱学之士,在辽东等蛮夷之地,可推行我汉人儒家教化,便于我们日后收取边地,管宁等人居功甚伟既然他们不愿意来我们这里做官,就让他们终身都在边地为我大汉推广教化” 金良对陈寔、陈纪、陈群这祖孙三代都没有什么好感,一直觉得他们是道貌岸然的世家子弟,特别是陈群那个“九品中正制”,让金良讨厌透顶,因为讨厌说窃贼是梁上君子的陈寔,金良对管宁、邴原、王烈等孤高自诩之辈也没什么好的看法,不过金良也不否定他们在推广教育上确有功劳 金良又问道:“那些荆州贤才呢?” 陈琳叹道:“只有神医张机张仲景接到主公欲委任他为太医令的书信来到襄阳,其他人,如蒯良、蒯越、李通、李严之辈都拒绝了” 金良已有几分清楚,但他还是照样问道:“他们为什么拒绝征召?” 陈琳回道:“蒯良、蒯越乃是秦末辩士蒯通之后裔蒯家乃是荆州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户,蒯良精通天文,极善相马蒯越为人深中足智,魁杰而有雄姿,大将军何进闻听蒯越之名,辟其为东曹掾,蒯越曾劝何进尽诛诸宦官,何进犹豫不决蒯越知何进不能成事,乃求出为汝阳令以吾观之,主公欲得蒯良、蒯越兄弟为下,必要得到荆州方可不然蒯良蒯越兄弟必定不会放弃家业千里相投” 金良点点头,他虽然一直不明白曹cao为什么要作书与荀彧云“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但他觉得刘表在蒯良、蒯越兄弟的辅佐下,单骑定荆州又保荆州在曹cao、孙策等诸多强敌侵扰下,百姓安居乐业,足以证明这蒯良、蒯越兄弟的智谋非同一般,不过这蒯良、蒯越兄弟跟那陈珪、陈登父子一样都是地方一霸,若是他们肯全心全意为金良出谋划策并放弃对地方百姓的欺压金良还是愿意放他们一马<>。枭了陈颌首级祭在陈恭坟上随后李通生擒黄巾大帅吴霸并降其众,却遇到大灾荒,李通散其家财买糟糠与士卒共甘苦。于是士卒用命,黄巾不敢轻犯主公。像李通这样的地方豪强势力,必定不愿轻出本土,须得主公打到江夏,李通才能归降”陈琳对这些拒绝主公征辟的人调查的很详细,他知道主公肯定会问 金良不由得想起了他历史上那个听调不听宣、看似部下似盟友的臧霸,臧霸原本从属陶谦,击破入侵徐州的黄巾,拜为骑都尉。后来臧霸不满陶谦,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屯于开阳一带,自成一方霸主,再后来便是跟金良成为盟友,共同对付曹cao,那段历史上金良被曹cao消灭以后,曹cao要对付袁绍,不敢侵吞臧霸部曲。而是以臧霸为琅邪相,又各任用吴敦等,割青、徐二州委任于臧霸。一直到曹cao灭了袁谭,彻底平定北方,臧霸才乖乖地自己以及麾下诸将的家眷送到许都为质 曹cao对付李通、张绣等地方割据势力都是如此,在没有除掉袁绍之前,容忍你们的存在,等除掉袁绍以后,你们要乖乖屈服,所谓招降纳叛概莫如是 金良以后是不是也要采用跟曹cao一样的办法,现在还不好说 “至于李严。现年只有十三岁,他父母不愿让儿子去千里之外的襄阳” 金良对本身心术不正又跟心术不正的孟达为友的李严没啥兴趣。也没有派人再继续跟踪 金良又问道:“那凉州、雍州一带的贤才呢?” 陈琳的脸僵硬了,便呈现出面沉如水之状:“杜畿侍后母至孝。董卓为祸京兆,杜畿便携后母避难荆州,我已派出士卒多番寻找,刚刚有些踪迹,他与赵俨为友,两人皆是能臣,主公不可错过,可再派人征辟” 杜畿的祖先是杜周、杜延年,他的孙子则是大名鼎鼎的杜预,而杜畿为治世能臣,特别在河东郡治理有方,金良准备调卫觊入户部,便想让杜畿为河东太守,怎奈他现在躲在荆州,不知道能不能在第三次征辟中把他找到并请到荆州 “张既,虽然出身寒门庶族,家中却甚为殷富,为人又有容仪,十六岁就在冯翊郡担任门下小吏,后来屡次升迁,被郡里举为孝廉,但他并未前往京城入郎署为官,依然在家乡冯翊郡为郡丞,他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