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05章 杀母(下) (第1/2页)
“让他进来吧。”王巨很不悦地说。 王安礼走了进来。 王安石这两个宝贝兄弟,王安国就算了。王安礼与王巨矛盾可不小,王安礼也知道,因此他没有什么寒喧,就直奔主题。 “子安,我听闻了依政的事。” “王府尹,与你无关吧?” “与我当然无关。” 也不能有关哪,就是有关也不能说有关,否则王安礼就下海了。 “那你为何提及此事?” “子安,得饶人处且饶人。” “王府尹,古怪来哉,我这几年一直在南方,得罪了谁,谁又饶过了我?” “子安,莫要激动,我在成都听闻官家马上就要举行季秋明堂大礼。” 王安礼所说的季秋明堂大礼实际就是宋朝的祭天大礼,共分为三种大礼,一是正月圜丘祈谷大礼,这个在宋朝很少举行,可以忽略不计,二是冬至圜丘南郊大礼,这是最多的祭天大礼,三就是这个季秋吉辛日明堂大礼。 在前面几代人君里,宋仁宗时祭天大礼举行的次数最多的,除了这三个大礼外,他还带着大臣们举行了什么藉田礼、袷享礼、恭谢天地礼,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隆重的祭天≤,..大礼在古代能或多或少向百姓论述皇权的合法性,增加皇权威严,还有每次大礼的封赏,也是一个笼络人心的机会。然而每次大礼都得花费千万贯以上的钱帛,因此王巨在早年上书说节流就刻意说了要减少祭天大礼的次数。 不过到了今年,国家政绩不但不紧张。反而国库充盈。再加上南方的捷报。所以朝廷举行一次祭天大礼也很正常了。 说不定赵顼还会在明堂上向赵匡胤赵匡义述说他的功劳呢,至少在俺手中疆域扩大了许多…… 王安礼意思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依政县事件传到朝堂,就会破坏这种喜庆的气氛。 “还有,姚畚是吕晦叔的门生。” 两人有矛盾,话不投机半句多,王安礼说完,也就离开了。 琼娘在屋子里也听到了。她担心地说:“没想到那知县竟然是吕相公的门生……” “亳州吕家?”张难陀也惊讶地问。 “师陀,你也知道吕家。” “我在大理听说过,亳州吕家,大宋第一官宦世家。”张难陀也有点担心了,别看王巨马上就要成为东府副相,如果吕家对王巨仇恨,带头对付王巨,再加上王巨以前那些政敌,王巨就会有麻烦了。 “与吕晦叔无关,”王巨笑道。 “为何?” “因为有一个杀母案。” “杀母案?” “这个案子发生的时间很长了。乃是前年太湖县的一个案子。太湖知县陈世儒上报他庶母(后妈)因心口痛突发去世,朝廷便下诏准他丁忧。于是陈家发丧还归京师。谁知陈家刚到京城,陈府就逃出来一个奴婢,到开封府衙检控陈母并非死于急病,而是中毒而亡。开封府尹苏子容(苏颂,北宋另一个科学家,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派下属到陈家推鞫此案,正好陈母未来得及下葬,忤作立即开棺验尸,经忤作检查,陈母确实死于中毒,不仅中毒,其胸口还钉着一根致命的钉子。” “有古怪。” “说说看。” “虽是庶母,可她入殓时,陈知县总得要看一眼吧,那么大的钉子,难道看不到?” “是啊,但如果那么简单,也不值得我讲述它了。当时闻听属下汇报后,苏子容立即审讯,陈府的奴婢供称乃是诸婢以药毒之,可没有毒死,于是到了夜里拿着钉子钉在其胸骨上,导致陈母死亡。” “啊,”琼娘吓得捂起嘴,又道:“这些奴婢那来的胆子?” “奴婢肯定没有这个胆子,苏府尹继续审问,才得知乃是陈妻李世与婆婆一直不合,于是对诸婢说,博士一日持丧,当厚饷汝辈。”王巨说到这里,怕张难陀听不明白,又解释了一句:“这个博士便是指陈世孺的职官。因此诸婢才大着胆子杀死了陈母。然而这个案子在开封府拖了大半年,却一直没有结案。” “咦?” “直接原因非是陈妻,她是逃不掉了,可是陈知县有没有参与?” “就算没有参与,陈知县也知情吧?” “小娘子说得对,那么大的铁钉子,入棺时陈知县难道看不到?” “拖有拖的原因,主要是有官员认为陈妻李氏并没有明言害死婆婆,所以法不至死。苏府尹虽未说李氏法不至死,但坚持认为陈知县不知情。” “这分明是包庇。” “官家也认为苏府尹是包庇,并且害死的是母亲婆婆,因此将苏府尹召到皇宫大怒地说,此人伦大恶,当穷竟。苏府尹却说道,事在有司,臣固不敢言宽,也不敢谕之便使之重。” “古怪。” “其实一点也不古怪,主要是这两人的背景,陈世孺乃是前朝宰相陈执中的独子,那李氏就更不简单了,她的父亲是三司使李中师,母亲吕氏则是吕晦叔的女儿。” “最后如何?” “最后拖久了,苏子容也拖不下去了,而且真相也渐渐揭开。事实案发后,李氏便立即找到吕大娘子,吕大娘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