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_第735章 最暗黑(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5章 最暗黑(上) (第3/4页)

没有派人去占领。

    至于未来算不算宋朝的疆域,则更不好说了。

    不过暂时能满足一下赵顼的虚荣心吧,因此也高兴地收下它了。

    于是赵顼又将这些海客们接到皇宫。设宴款待。

    是单独设宴,没有邀请任何大臣到场。

    不过傍晚时王巨就听到两条消息。

    第一条乃是赵顼赐了这十几名“代表”官职,非是有实权的差官,全部是职官,然而虽是职官,官职品阶很高,张行观更是赐予了正五品的朝奉大夫之职。

    不要以为这个正五品官职不高,因为它关系到了薪酬,因此往往不轻易迁授。

    就象去年调到广南担任桂州知州的张颉,原来在沧州时只是屯田郎中,一个从五品的职官,因为桂州乃是广南西路的首府,又在南方,比北方更苦,这才授了张颉这个朝奉大夫。

    然而王巨却估计,到了张行观头上,恐怕不是职官,而是变成了阶官,有阶无薪。当真向张行观发放正五品的薪酬福利啊,那一年得要上千贯的……

    第二条则是科举。

    王巨没有怎么说,张行观也只是隐约地说了彼岸也兴办了教育。

    在古代对教育很关心的,于是赵顼认真地询问。

    朝廷马上就要委派官员前去了,张行观也不隐瞒,问了,也就答了。

    那边迁徙的都是赤贫百姓,能有几个百姓能认识字的。

    然而迁徙过去的百姓,不仅是种田的,那能为海商们赚取多少钱帛。

    当然对农业也要重视,它关系到几百万百姓的肚子。

    不过更重视的乃是各种工商业,如一些特种植物的种植,制造香水的花卉、香料、水果……畜牧业,铸造业,纺织业,矿业等等。

    有许多行业必须要求百姓识字。

    迫于无奈,他们从中原聘请了许多末落的文士前去担任教授,然后兴办了一些学校。

    然而与中原不同,这些教授是官府发放薪酬,学士只要付出书本、笔墨纸砚的费用就可以了。

    所以在这个政策刺激下,许多百姓将子女送入学堂读书。

    赵顼听后,立即说了一句。准许彼岸五十名举子名额,省试时提前一年向彼岸通知,让他们来京城参加省试科举。

    张行观心中郁闷,彼岸也学经义。但经义只当成识字的手段,实际以实用性比较强的数学为主。

    这也是必然,在他心中彼岸不是宋朝的,而是王巨的。

    数学才是王巨最拿手的学问。

    然而这样,到京城来能考好么?

    王巨听张铨之说完后。说道:“这是官家想拉拢的,不用管,如果朝中大臣不反对,到时候就挑选五十名学子来科举,走一个过场吧。”

    张行观一行人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随着就回南方了。

    但不是主持贸易,事儿可不少。

    朝廷虽然放开了迁徙百姓,但与交趾的那次不同,官府不会动员的。

    因此得派人四处动员,以便让更多的百姓主动前来几个市舶司。秋后上船,带到彼岸。

    这个任务是比较困难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动员,动员得不好,说不定就会被当地的主户勾结起来,暴打一顿,甚至连性命都要丢掉了。

    但对于这种情况,去年就在安排了。

    不是派嘴巴好的人去宣传,那是行不通的。

    于是从彼岸挑选了许多百姓,让他们回来。亲自现身说法,但为了他们安全着想,让他们随身带着非制式武器,而且所到之处。必须成群结伙,以防万一。

    但张行观一行人也要居中侧应的,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各市舶司所在点的准备,宋朝比前面所有朝代都富裕,但不是所有人都富裕,富人富得怕人。家产能达到几百万贯,甚至上千万贯,穷人却穷得连饭都吃不饱。

    而且现在正好是夏麦未熟之时,也就是古代闹春荒的时候。

    一旦听到这条消息,必然从现在起就有许多百姓开始向各市舶司流动了。

    然而现在船只无法南下,因此得准备大量粮食,草棚,并且这些草棚还要分散开来,以防有什么恶疾传染。

    这又要准备大量草药,还要安排人手,每天熬姜汤当茶水,最少得禁止百姓饮生水,并且还要安排一些隔离区,聘请一些医术好的大夫……

    地方上有什么瘟疫,那是地方上的事,如果在各港口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那就是海客们的事了。

    并且人口越集中,这些传染病就越容易发作。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吧。这才是头等大事,比准备粮食还重要。

    这些是为迁民准备的。

    然后就是贸易。

    搭成协议后,大量海船也正式北归了。

    各市舶司终于又得到大量抽解了,内库也得到大量香料玉石,以及那些香水了。

    但实际今年仍有许多走私,只是走得比较隐秘,走私所得是用来支持章楶的,但因为随着彼岸规模增加,贸易量也随之增加,在账目上看不出来,至少与前年持平的。

    这些自有人主持,王巨不会亲力亲为。

    于是更引人注目的齐商税开始……

    王巨第一步就是整顿,他与李承之以及南方的薛向联手,生生取缔了三分之一的场务。

    如果换在免役法之前,可能会遭到许多地方官员的排斥,没有场务,能征得充足商税吗?然而有了免役法,另一个隐形支出就出来了,那就是各场务胥吏的薪酬。

    不仅是这些胥吏的薪酬,那一个场务没有纠纷,这时就要出动衙役与官兵了。

    因此每取消一个场务,实际也减少了当地官府的支出。

    同时明文规订,任何商货只准备征收一道往税,无论是供货商还是购买商,只要一方交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