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谁有心机 (第2/2页)
甲,如果置骑兵,还要替其准备战马。 但王巨回来后种种举措。似乎已经花掉不少钱。 “这个问题不大的。”王巨道。 只要绢交能得到所有人认可,那么今明两年就可以发行一亿来贯绢交,也等于变相地赚取了近三千万贯利润,不过现在的贯数量更大的,然而也有两千多万贯,足以能支付这些花销了。 两人正说着话,小黄门进来说:“太保,官家传你去延和殿觐见。” “好,”王巨扭过头,对燕达说道:“就这样吧。你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写一个奏子给我。” 说着,王巨去了延和殿。 赵顼正苦恼地看着杭州市舶司献上来的急奏。 “参见陛下,”王巨施了一个大礼。 “王卿。人是不是张睦打死的?” “是不是,仅凭这道奏章还看不出来的。但文公断案肯定有失偏颇,如果确实如这道奏章上所说的,只能证明死者是被张睦打过的,而且不是张睦先动的手。然后死者被扶回李家,第二天身亡。这段时间足以能发生太多太多的事。第一是在何处何时吐血,启动了死亡?” “是在李家,当天晚上。” “陛下,是在李家,但在李家哪里?门口,客厅,或者某一间下人的房屋,日暮时殴打发生,但是在回去后就吐血的,还是在一更时分,二更时分,三更时分?有什么人看到了?这些都是要审问调查的,然而文公问都没有问,就将张睦斩首了。文公难道是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的官员?当然,现在臣也不知道是不是张睦打死的。还有,那个秀秀所在的青楼离李家有多远,臣都不清楚。如果是,杀人偿命,即便文公断案武断,也不算是草菅人命。” 这说法还是比较公正的。 “如果是怎么办?”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那么彼岸商人由我来安抚,难不成他们因为有功劳,就能动不动将人打死?不过臣一直想不明白,为何朝廷将文公调去杭州?” “子安,这是老夫的主意,”王珪自责道。 “为何?” “去年惨败,陛下需召你回来稳定军心士气,可是文公在洛阳一直对你有敌意,因此必须将文公调离洛阳。然而无论调往北方何处,都会有人呼应文公。可调到南方,也只有江宁与杭州可以安置文公了。”
老王这想法也不能说不对,只能调到南方,才能消除文彦博的影响。 可若是调到江宁,难道让王安石与文彦博来一个王对王? 还有一个原因王珪未说,那就是某种意义上,看到吴楠殴打知州周浔,王珪也是不喜。当然,不可能将文彦博调到泉州与广州了,但调到杭州,也是对海客的一种震慑。 然而反过来,如果文彦博对海客做得太过份,朝廷就可以进一步处罚文彦博,以便王巨好回来做事。 可老王虽是好心,却万万没想到,出了一桩殴打人命案。 但赵顼心中很是愠怒,黄和让文彦博去杭州,文彦博在路上一直说,海商们桀骜不驯,揪着周浔就痛打,老臣怕啊。 这就是所谓的害怕! 于是他说道:“让御史王桓去杭州查一查吧。” 主要是市舶司这份奏章说得不清不楚,谁也不能断定人是否真是被张睦打死的。 是,是一种说法。不是,又是一种说法。 ………… “朱大郎,这个价格不对啊。” “齐员外,哪里不对?” “西北都在传言,西夏因为穷困,举国开采贺兰砚,贺兰砚应当便宜了,怎么你还涨价了?”齐员外有些不高兴地说:“咱都是老熟人哪。” “齐员外,就是老熟人,才给你这个价,你想一想,那贺兰砚是从什么地方采的?” “贺兰山。” “是贺兰山,但是从贺兰山那个悬崖峭壁上开采的,那是贺兰山,你懂吗,比崤山高上好几倍,想一想开采难度有多大,别看现在还有货,西夏举国开采,用不了多久,易于开采的地方就会全部开采完了。到时候它的价格甚至比洮砚、端砚价格更高。” 贺兰山,好……遥远! 齐员外忽信忽疑,不过他也无所谓,不就是几块砚台吗,就算涨价了,换其他的砚台就是了。于是看货单上其他的价格。 “齐员外,最近我看你气色有些不好啊。” “好才怪了。” “齐员外,依我之见,还是认为你放放手吧。” “你不想钱,那么这一张竹纸在杭州只有二十几文,你却卖五十文。” “那能一样吗,从杭州运过来,难道真没有运费啊,况且这也是京城团行涨的价,与我有何关系?倒是你这一回得改行了。” 齐员外愁上心头。 他主要就是以放高利贷为生,银行司设立,对他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想到这里,唉声叹气。 “其实依我之见,倒也不用叹气,你知道新知州与那个太保是什么关系吗?” “那又如何,从京城撵到青州,又从青州赶到陕州来,他能翻起什么大浪?” “那也未必啊,如果你们齐心合力,劝说那个安知州,况且我又听说了一件事,文公在杭州将一名海商首领未经覆奏就斩了。” “哦。” “杭州有些远,可洛阳近啊,洛阳有谁,你知道吗?” “洛阳有谁?” “富公哪,还有好几个高官呢,他们与文公,安知州关系都不错,如果你们劝说好安知州,从官员再到各主户商贾一起联名进京,向朝廷抗议,此事还不是就中止了。” “那不可能的,熙宁变法都没有阻止好,况且是银行司。” “我说你就不懂了吧,王介甫是一个人吗?吕惠卿吕公,韩绛公,韩维公……好多人在帮他,但谁帮那个新宰相。” 这家文房店主朱纯也只是说一说,不过齐员外却沉思起来。仅凭陕州乡绅与安焘是不行的,但若是将洛阳一些官员与诸乡绅联合起来,说不定还就成了。 况且文彦博在杭州又开始发力了。 想到这里,他也不问贺兰砚了,立即拱了拱手回去。 “哎,齐员外,你还未说今天采购多少笔墨纸砚哪!”朱纯在后面喊道,但齐员外哪里能听得进去。(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