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章 一炁化三清! (第2/2页)
“岁月变而吾不变,是大品的境界,又怎么需要吾专门来告知于你呢?” “不妨再猜。” 少年道人复又猜测了好几次,却皆是错误谬误,于是疑惑不解,复又请问,老者方才抚须笑道:“无惑所言,以一炁而渐化三身之法门,却也是有的,算得上是上品手段,但是也只是身外化身而已,但凡大品之境,多有此类似的手段。” “虽是上乘,可实则不足以为依仗。” 老者嗓音低沉,低吟道: “至道无象,无形无名,从本降迹,渐显三身。” “从起三身,而演三洞,三境三界,凡圣显差。” 意思是那被称之为是无上手段的身外化身之手段,只是这一门功法神通的前提,只是【渐显三身】之境界,至于三身的时候,就要开衍三洞,这三洞之境,不知的人只觉得恍恍惚惚而过,而齐无惑却已知道了。 非常人之三洞,非洞真,非洞玄,非洞神。 亦或者说,常人之三洞,在此地只是一洞,即灵秘不杂,生天立地,功用不滞。 混洞者,天地未判之象也! 大洞者,万物之前也! 只一开篇,就已立意无穷,令人惊惧。 老者复又念诵道:“三身相好,境界垂形,应感天人,同滋嚮象,皆从相好,而植其神,上稟玄精始成妙用。” 这是修持此法的方法,每一个文字皆是太古灵文,蕴含有极为磅礴的灵韵,少年道人心神皆动,下意识询问道:“敢问,何为三身。” 他不提三清,因为三清这是老师的境界,而非是他的。 老者抚须笑而道:“其之一也,可强称为法体。” “何为法体?” “玄徹幽微,真一妙智,清净无碍,上显法体三十六门,应演三洞三十六相,上下相合,彰显七十二相。” 应演三洞,彰显天地未判之理! 老者温和道:“其之二也,名应体。” “应体显象,三境三界,上下圆明,降气生神,而成灵识,无量功德,福备人天,应感业缘。” “上显三境三十六天,下应三界三十六帝,上下通应,共七十二相。” 轰!!! 忽而有雷霆大作,似乎是道的本身在冲击着此地! 天地之间压得极低! 仿佛这天地之间一狭缝,唯独这一师一徒两人在此地罢了。 风雨大作,雷声如震! 少年道人的道袍似乎都被风雨席卷,似乎都被这无尽的狂风暴雨打湿了,黑发沾染在他的身上,忽而有一种天地辽阔,大道彰显于旁,而自己正坐于此,无边渺小如蝼蚁般的错觉,而眼前的老者却恍恍惚,失去了白发白须老者模样,似乎更为恢弘。 老者却如未曾听闻,只是语气依旧温和,只是每一个字的分量都在大道的概念上被拔高到了极致,令四方震动,令天地有所呼应,令万物景从,一字一句,轰然如雷霆般地炸响在少年道人耳边,轰击着他的心神和大道,若是无道心者,若是无恒心者,恐怕只是在聆听此等大道的一刹那就会被同化了吧。 哪怕齐无惑之道心,仍旧是心神震动,隐隐不能自已。 且道: “其之三也,为化体。” “问何为化体?” “开化人神,皆含三洞,九气生育,法天象地,合为识灵。” “內显化身三十六相,外示生人三十六相,內外相合,七十二相。” 雷声震动于四方,但是响彻于此的时候,声音远传而来,已至于极限。 就只是老者方才化体之中的第一句话,就已经有了【点化人神】【三洞真传】【九息服气】【法天象地】等诸多可怖之大神通,而这些大神通只是轻描淡写地被提起而已,老者忽而起身,云气汇聚于手化作拂尘,随意一扫,搭在拂尘。 且在少年道人身前。 少年道人方才提灯而立,只是越听闻大道,越是心神震动,不知不觉,此灯悬浮于空中,少年道人则是正坐于前,老者道袍清净,拂尘搭着臂弯,手掌轻轻抚在少年道人的头顶,嗓音温和从容,道: “得吾正法,通彻三洞,三十六部,是无相源。” “从理寄言,令全其理,应生境界,福备十方。” “复根返本,以立阶品!” “证果进位,超升大罗!” 声音落下万物死寂。 齐无惑胸中情绪澎湃,心神接受思考老师最强之法,心神皆动,许久后方才回过神来,老者只含笑看着他,齐无惑此刻方才发现,方才什么雷霆剧烈,鬼神嚎哭,天血雨,风雷震,只是错觉,只是虚妄而已。 自己的道袍仍旧清净干净,这里仍旧还是干燥着带着阳光般的暖意。 就连阳光都还在方才升起的位置,慵懒随意。 听风动山川,听鸟鸣,听水流潺潺。 阳光温暖,微风不燥。 万物恰好,恰好。 唯老者平和声音淡淡道:“如是。” “可谓一炁化三清。” “第一境。” PS: 关于三身的说法,援引自道藏正一部·《太上開天龍蹻经》 帮朋友推一本书《走进不科学》,非常棒的科幻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