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耿精忠_第二百四十章 运输与训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章 运输与训练 (第3/3页)

    耿精忠来到后陇村的时候,这些骑兵们有一半正在一对一角力。骑兵也是需要像步兵那样通过一些项目进行综合性圳练的,也就是基础训练。角力,相当于今天的摔跤,就是其中一种,另外手搏,亦称拳击,犹如今天的散打,负重走跑跳;使用器械的套路等等,方法多样。这些训练项目均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包括骑兵在内的军人之经常性活动,而且也是古代老百姓的体育活动。骑兵战士通过这些训练能够增强体力耐力灵敏程度和使用武器的技能,这是起码的要求。

    然而各兵种的训练方式方法有许多不同。骑兵训练与步兵车兵训练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甚至做了重大改革。骑兵和车兵对马匹都要进行许多项目的训练。表面看似乎相同,实质上却有很大差别。按照马的功能,战车使用的马,属于挽用类型,圳练它的驾车能力,致使它的挽用技能尽量发挥。对于骑兵,不是任何马部可以骑到战场上,他们所使用的都系乘用型的马,其四肢体型与挽用型马育明显的差别。乘用马通过训练,使其在战场上能够更好地发挥乘用潜力。从整体言,训练战车的马,比较简单容易;训练骑兵的马,就比较复杂困难了。这从吴三桂那里交易来的五千匹战马,入得白显忠的眼的也就三千匹罢了!

    对于精通训练骑兵的白显忠来说,要用马,就必须先驯马。虽然马通人性。但毕竟是兽类。要想使它更好地接受骑士的意图。使马的力量成为有效益的消耗。应当以人为主,尽量沟通人马之间的关系,致使人马—体化。对此,并非轻而易举,颇需要对战马进行细致耐心的调教,使其建立“后效行为”。正常情况下,驯马者对战马必须保持亲近和平的关系。即使烈性马,也要爱抚。为其解痒,提供洁净饮水,加草添料,并时常洗刷,从而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加人马间情感。这一点,被挑选出来的这一千五百老兵做的都很不错,他们也是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

    驯化过程带有很大的感化因素,驯练战马的高难度动作。离不开马具,特别是衔镳辔(络头)三者互相联系,组成一个灵敏的传导体系。下面以训练战马卧倒为例进一步说明之。牵动一侧缓绳,传导给马镳马衔对马的齿龈口角产生难以忍受约压迫感,强制战马卧倒,卧倒后,立即缓和缰绳,解除镳衔对口角齿龈的压迫,同时对马给于表扬或酬赏,包括食物酬赏。假如战马本想就范,可适当惩处。于是牵动一侧缰绳—一马头偏斜一—压迫齿龈口角—一卧倒一一缓和—侧缰绳—一解除对齿龈口角的压迫——表扬或酬赏。

    整个过程依次相连,反复进行。于是在马的中枢神经建立起巩固的信息贮存即记忆。马的信息贮存,虽不如人那样容易,但比其它家畜方便得多。如此耐心调教,久而久之,骑士一旦牵动一侧缰绳,马就立刻卧倒。左转右拐前进后退加速减慢等,通过马具或战士的特殊动作,甚至语言等来实现,但比训练卧倒容易得多。战马,正加兵家所言:“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弛逐,闭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至于战马对骑士的深厚情感,历史上有许多生动典型事例,比如,三国时期的关公死后,赤兔马不吃不喝绝食而亡就是很好的例子。这种情感,是在长期生活中建立起来的。特别需要骑士爱马尽心,待马善良,投入更多的工作和耐心。

    除对战士综合性即基础训练和对战马调教外。还得对战士进行上下马和稳固地骑在马背上等项目的训练。好的骑士,上马不踩镫,一跃而骑上;下马不踏磴,—跃而下;由甲马换乘乙马,勿需先下甲马再上乙马,只要跳跃—下就可完成换乘。尽人皆知,战士在马上远不如在地上稳重。马一旦走动或狂奔,特别是在“越天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之际,仍能稳坐在马上,才算得上好骑士。为此,在马上颇需要掌握平衡的锻炼,否则就有落马的危险。中原农业民族某些不经严格训练的骑兵,临战前因紧张害伯而落马者,有之;战马急速前进中由于平衡不当而落马者,亦非罕见,战斗中仅几个回台,因抵挡不住猛烈打击而落马者有很多。种种现象均说明一点,其骑术之不精。

    骑兵不仅需要稳固地骑在狂奔于坎坷之途的马上,而且在马身上还得活动自如,练就—套复杂的动作,如向前后左右开弓射箭;挥动武器,稳准狠地打击对方;对于敌方迅猛的劈砍刺,能够稳妥地躲闪避或档拨架……。上述技能当以广义的“骑射”称之,这是骑兵的必要技能。仅就这点言,比步兵cao弓搏击之难度大得多。因为步兵是站在地上,或半跪,或双脚张开,描准开弓,基础稳定,易于使出全身力量,放射程较远,准确程度较高。然而骑兵是坐在马上瞄准开弓,战马在走动或狂奔,基础处于运动中,同时,被瞄准的目标也可能是运动状态。

    这是在互动情况下的cao作,难度有两点;其—,—定程度上限制了全身的力量,特别是双臂力量的发挥,其二,命中的之准确程度降低,故练就百发百中和准确有力地打击对方之骑射技术,绝非一日之功,当是在严格教导之下,经过长期而又艰苦cao练之结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能达到这一点的,也就是吴三桂一直训练着的关宁铁骑,还有八旗的精锐骑兵可以做到这一点了,嗯,蒙古部落也有不少,毕竟人家是游牧民族,在马背上长大的。但是在内地,也就是长城以内总的精锐骑兵加起来,人数不会超过三万人。关宁铁骑八千,朝廷那边还能有两万,其他的骑兵,也就一般般了!但是耿精忠所要的不是那一般般的骑兵,必须要训练出真正的精锐骑兵!(未完待续。。)

    ps:小弟最近家事繁忙,更新有些不稳定,但是从没有断更,平均每日六千字还是差不多的,还是希望兄弟们多多支持,感激不尽!u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