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东宫_104|103.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4|103.1 (第2/3页)

开口道,“若有皇子坐镇,莲城人必然会安心许多,带去的人也不敢糊弄咱们。到时候,我亲自住到莲城去,莲城百姓,必会更加安心。如此南方局势就会很快稳定下来,太子也好加派人手,再备物资。”

    棠落瑾微微沉吟。

    三皇子微微瑟缩了一下,八皇子和九皇子正想开口,亦想去莲城坐镇。

    棠落瑾想了一会,微微迟疑,就等到了四皇子的来信,说是自己已经在路上了,自知先斩后奏是错,若他能活着回去,必然愿意去太子那里,接受惩罚。

    棠落瑾微微皱眉。

    他看了看日期,这封信虽然是快马加鞭送来的,但也是半个月前的信了,只怕这个时候,四皇子已然在莲城了。

    棠落瑾看了长渠一眼,长渠今日出宫。等到赶在门禁前回来时,就带来了新的消息。

    四皇子是带着大夫、药材和棺材去的莲城。

    一进莲城,便道:“小王誓要与莲城共存亡!”

    如此一来,莲城的瘟疫处置的及时又迅速,仪王之名,响彻南方。

    十月,莲城的瘟疫解决后,四皇子离开莲城时,莲城百姓跪送,口中高呼“仪王千岁”。

    十一月,四皇子回长安。

    长安城里,不知是谁传来了四皇子在莲城的所作所为,竟也有不少人出面,百姓跪迎,几位朝臣相迎,将整个南门都给堵住了。

    棠落瑾收到消息的时候,眉峰微微一挑。

    长渠小声道:“清欢公子说,似乎并非是宁家人出手帮的四皇子,而是当初逆贼平王留下的人。他们原是跟着秦淑妃和大公主的,后母女二人投靠大皇子,那些人也跟了大皇子。后来大皇子事败,那些人又回到了大公主身边。只是那些人虽然跟着大公主,大公主吩咐他们的事情也会做,但却并非忠心于大公主,而是一直在等待时机,挑选新的皇子。”

    棠落瑾不意清欢竟查出了这么多,眉心微蹙,半晌才道:“有人在帮着清欢?”

    长渠道:“清欢公子也说了此事。他说,仿佛是宁家故意帮的忙,否则虽能查出消息,但也不会这么快。看来,四皇子背后,并无宁家帮忙。”

    棠落瑾不语,看完了手中的折子,才起身道:“更衣。”

    长渠一面给棠落瑾拿衣服,一面奇道:“更衣?殿下更衣作甚?这时候,可没人敢挑剔您的衣裳。”

    可不是,天元帝走后,监国太子自然就是长安城里最大的一位了。平日里人们不捧着也就罢了,没得还敢挑剔太子本就规矩的衣裳。

    然而棠落瑾还是换了衣裳,还是最正式的大衣裳,道:“备车仪,去南门,迎仪王。”

    长渠瞧一眼太子威仪的衣裳,眼睛忽而一亮,高声道:“嗻!”

    小半个时辰后,太子车仪亦到了南门门口。

    原本围着四皇子的众人先是一惊,随即就是一喜,尔后俱都跪了下来,高呼太子千岁。

    四皇子面色一僵,随即也跪了下来。

    太子下了车,亲自将他扶起:“仪王为孤做事,鞠躬甚伟。待得孤将仪王所做的事情,一一禀报父皇,父皇定会为加赏仪王。”

    四皇子忙道:“臣不敢。”

    太子却微微有些苦恼,道:“只不过……四皇兄本就是亲王,却不知再加赏一番后,又该封赏些甚么才是?”尔后转向跪在地上的众人,尽力和气地道,“诸位觉得,四皇兄,该封赏些甚么才好?若有好的想法,尽可说与孤听。说不得,孤将诸位的想法告诉了父皇,父皇心中若是喜欢,必然也会嘉奖诸位。”

    一众百姓懵懂的尚且在懵懂之中,聪明的已经反应过来了,加赏?还能加赏甚么?都已经是亲王了,再加赏,那不就是要做太子了么?可是现在,已经有太子了。

    他们这样被人撺掇着跑来跪迎仪王,岂非是糊涂至极?一山尚且不容二虎,他们这样糊糊涂涂的来了,真真是太傻了!

    那些臣子里面,有的只是被撺掇着来的,立刻反应过来,道:“微臣却是不懂这些,只是今日恰好路过这里,这才遇到了仪王。只是不想,微沉竟如此幸运,遇到仪王后,竟还能见到太子,实乃微臣的福气!”

    四皇子脸上微微变色。

    棠落瑾只笑,良久才道:“既如此,那么,四皇兄就与孤,一同回宫罢。莲城之事,四皇兄在寄来的书信里,写得太过模糊,孤请了几位大儒来看,都看不懂四皇兄所写的意思,竟也不能及时送人送物去莲城。倒是孤的错了。”

    四皇子忙道不敢。

    棠落瑾却不在理他,而是坐在太子的车上,让四皇子步行跟着,一路往皇宫去。路上,还不忘是不是的与四皇子说话。

    等进了东宫,棠落瑾便将四皇子留在了东宫的客院里,以探讨莲城瘟疫之事,接连一月,没有放四皇子离开,也没有让任何一人见过四皇子。

    太子此举,不少被四皇子的功绩冲昏了头脑的人都反应了过来——皇上尚在,太子尚在,四皇子虽有功绩,却根本比不得太子,他们这样吹捧四皇子,就是要得罪太子了,一时之间,很少有人敢为四皇子开口劝谏。

    就是有人开口劝谏了,太子也只回他一句:“我天家手足,许久未见,留四皇兄在东宫多住几日,又有何妨?古人常道秉烛夜谈,孤与四皇兄,正是如此,需要夜夜秉烛而谈,如何能放四皇兄离开?”

    四皇子妃和三公主跑去后宫寻容妃和太后,容妃自然也着急,偏偏太后一心向着太子。

    “太子是谁?是咱们皇帝.都夸过的,最最友悌兄弟的,你们啊,就是想得太多。仪王若是错了,太子或许都能饶他。他若是没错……呵呵,那你们就更无需担心了。”太后道,“还是说,你们连太子和哀家,都信不过?”

    棠落瑾如今政务繁忙,并无时间和四皇子纠缠,可是放任明显了夺嫡之心的四皇子在外,他也不能安心,于是就干脆把四皇子给关了起来。

    他倒是没想着把四皇子关太久——突厥边境,父皇来信,说是打算趁着冬季来临,突厥缺少粮食,想要抢夺大棠边境的粮食时,一举进攻突厥,以让突厥兵退数百里之外!

    这一次,大棠筹备的极好,将士人数达三十万,马匹七万,过冬的战袍和粮食都是棠落瑾下令严查,并亲自去choucha了十几次的。而大棠东边的高丽如今正值内战,倭国正虎视眈眈的想占高丽的便宜,暂时都不需要太过担心。西面的吐蕃,早早就被打的十年之内,无抵抗大棠之力。但是前次吐蕃敢向突厥送马匹一事,大棠还给它记着呢,当下棠落瑾就写信让留在那里的刘将军空着手去和吐蕃“换”马,若不“换”马,大棠就会再次发起战争。

    吐蕃自知理亏,又未曾想到现在当家做主的这个监国太子并不像从前的皇帝那样“大度”,做不出强抢的事情来。这位太子野蛮狡猾,明明是在威胁着“明抢”,却也被他说成了“交换”,甚至双方还签署了买卖的契书。吐蕃送出去了三千好马,拿着几个空麻袋,气苦的离开了。

    如此大棠如今的战事,就只剩下突厥一战。

    而这一战,天元帝自登基时起,就开始筹备。如今正是天元二十七年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