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市井舆论 (第1/2页)
正文开始 —————————————————————————————————————————————————————————————— 对于自己的女儿和苏家后人搅在一起,本心而言,他并未有多大观感。只是家族内的干涉十分强烈,让他有些无奈。 今rì再看苏默在贵州的表现,倒是让他有些耳目一新的感觉。文国权身为吏部尚书,天下职务变动他都有轮廓在心。苏默的事情,他也听闻过。若是没有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他也并不想插手苏默的事情。 但前些时rì陆慷的表现让文国权震动不已,他较陆慷少了四岁,也晚入仕途四年。 结果,就是当陆慷在礼部尚书这里扎根掌握局面的时候。陆慷已经掌握住了户部,并且成了东府政事堂的副相之一。位近人臣之顶,配清凉伞,抗王侯礼。 本来,在政治上他们是观点相近,加上八大家内部的联盟。故而成了相近的盟友。彼此呼应,未来美好。 但这一次,当陆慷以一己之力掀翻了李廷儒入主西府的时候。文国权便赶到了不对劲。 身为吏部尚书,每一次朝廷的人事变动他不说主导,但绝对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一次,文国权发现自己完全被排除在外了。 对此,陆慷的解释是李廷儒下台委实只是因为辽东、西南的动乱,并非他人之因果。 文国权应了下来,作罢,但他还是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直到在对待四川新任巡抚的问题是,文国权作出了试探。他主推四川布政使朱燮元上四川巡抚,理由是朱燮元更加熟悉情况,而且也表现不错。 但陆慷同样知道,朱燮元不是文国权的人,文国权推出朱燮元只是出于公心。 既然是公心,否决了朱燮元也不会得罪文国权的利益。 于是陆慷毫不犹豫地否决了朱燮元,推出了自己的嫡系亲信陕西布政使张正蓬为四川巡抚入川平叛。 文国权明白了。 又一次,文国权翻阅了,稍待,文国权对身边一名执弟子礼的年轻官员道:“双亭,我知道章道在南都很活跃,那么,就让他关注一下这吧。” “是!”被唤作双亭的年轻官员眼中一抹异sè闪过,答应了下来,心中却对苏默这名字暗暗记了下来。 恩师在朝中地位关键却也敏感,一向谨言慎行,也因此影响力颇大。这次对一个区区南都礼部主事用心,可是含义深刻啊! 章道是南京礼部科给事中,科参言官,乃是南京都察院里头六大刺头之一。当然,这是一些不爽言官人的说法。 换个说法,章道是旁人不知道的文国权的门生。也是南京清流的一号重量级人物。 “就试试看,你到底有几分想孤霸八家,权柄天下的心吧!”文国权想到了陆慷那张俊朗深沉的面容,心下喃喃道。 湖广。 在新式活字印刷术的高效印刷下,迅速出炉。衣颜徽提供人力物力,更是兼并了几家中小作坊,硬生生地将活字印刷的规模一下子拉了起来。 其余王轩、仇天、卢象升、谢世晋、顾诗晓等人更是纷纷出力,一下子便让首批印制五千册成功。 其余销售渠道,更是迅速在短短不过三rì的时间内尽数打通。 对于书商而言,和热点问题相关的文册总是容易发卖的。而今战争时期,无数士子百姓对西南战事关心非常,这个时候推出自然是十分吸引眼球的事情。 故而,首批五千册,迅速发卖成功。 一下子,市井酒家,各处高档低档的公共场所里,上至高官达贵下至贩夫走卒都知道了这本自传体的文册。 川贵之乱的话题再度热火起来。市井文牍之间,议论纷纷。 “看了才知道,原来贵州这么个偏僻穷酸的蛮瘴之地,竟是这么一处风景独到,美女如云的地方。可惜,竟是被这些夷人给占据了。还举起了反旗,妄图割据自立!”市井处,一茶楼头,一矮胖之人眉飞sè舞地讲了起来。 “王哥,想不到你平rì对天下大事说的头头是道。今rì看的,竟是这么肤浅,莫不只是从哪个说书先生那里听了半截吧?竟是连最关键的地方多不知道?”听此,又一高瘦男子大冬天地打开折扇,好似自己成了羽扇纶巾的孔明先生一般,看着这眉飞sè舞的矮胖汉子,眼中带着得意。 插楼内听了这话,众人纷纷都停下了手头的话题,看了过来。 更有人起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