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章 奉旨打劫 (第1/2页)
肯定是出事了!要不然当今圣上不是专门派身边的亲信太监来找自己。不像前几次进京,李墨可以悠闲的赶路,这回动用了军驿,一路疾行,歇人不歇马,李墨差点没被颠出毛病,总算是赶到了京城。 “坐下说话吧。”看到风尘仆仆的李墨,圣上原本难看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温和的对李墨说道。 “多谢圣上美意,只是微臣还是站着说话比较好。” “哦,这是为何?” “一路颠簸,屁股疼。”李墨苦着脸答道。 “哈哈哈……”包括圣上在内,御书房里的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其中尤以秦八郎笑得最大声。 李墨白了幸灾乐祸的秦八郎一眼,正色对圣上说道:“圣上,这么着急传召微臣,不知有何急事?” 听李墨问到这个,圣上不笑了,愁容再次爬上这位老人的脸庞,沉默了片刻,才对李墨说道:“黄河汛期到来的事情你知道了吗?” “之前知道了一点,不过具体却不了解。” “我大周境内的黄河每年都会生汛期,只是今年却比往年要早了一些,地方准备不足,所以这次受灾的百姓也比往年要多一些。其实若是平时,以朝廷的能力也是可以妥善安置那些百姓的,可偏偏赶上今年我大周对西夏用兵的关键时刻。如今朝中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坚持西征,趁辽国无暇顾及西夏的机会彻底解决西患,而一派则认为应该暂止西征,用本来用于西征的粮草对百姓进行救济。” “那圣上的意思呢?”李墨皱眉问道。 “朕?朕是既不想放弃西征,又不愿看到百姓受苦。”圣上苦笑一声道。 “唔……圣上有点贪心了。不过眼下最麻烦的问题是什么?” “粮草,如果想要即完成西征又解决百姓的救济,最缺的就是粮草,其他方面倒是暂时都不缺。” “……可不可以从南方的粮商手里购粮?”李墨提议道。江南被誉为鱼米之乡,粮食是不缺的,只是李墨刚把这个提议提出,徐和就苦笑着摇头说道:“李墨,你这个提议我们之间已经想到了,现在的问题是即便从南方购粮,朝廷依然有近两百万石的粮食缺口,找你来,也是想要看看你有没有法子。” “两百万石……”李墨为难的挠了挠头,一旁的秦八郎见状连忙说道:“李墨,眼下正在商议国家大事,你可不要藏着掖着哦。” 李墨闻言看了秦八郎一眼,点头答道:“身为大周人,这点轻重我还是分得清的。圣上,微臣倒是知道有个地方有这些存粮,甚至更多,可以微臣目前的能力,暂时动不了对方啊。” “什么地方?”圣上急忙问道。 “朝鲜。” 听李墨提到了朝鲜,众人顿时都沉默了。大周自喻礼仪大邦,朝鲜虽然只是弹丸小国,但出师无名,传扬出去恐怕会惹来天下人的诽议。 “难道就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借粮?”终归不是李墨那种不把脸面当回事的主,徐和问得很含蓄。 “没有。”李墨也回答的很干脆。随后又对众人解释道:“”眼下咱们大周就一个朝鲜还算富裕,西夏正在跟咱们交锋,不可能卖咱们粮食,而辽国虽然有粮,但也不太可能卖粮给咱们,至于南方那些小国倒是有粮,可一来一回需要耗费的时间太久,根本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你怎么就那么肯定朝鲜有粮?”秦八郎插嘴问道。 “拿下了耽罗岛,朝鲜就是耽罗岛安全的最大威胁,毕竟是在人家家门口,为了防患于未然,我自然要对朝鲜的事情多上些心。”李墨一副理所当然的答道。 “那你打算怎么跟朝鲜借粮?”秦八郎又问道。 “朝鲜虽然国力不强,但好赖也有几百万人,二三十万的军队,这时候去攻城拔寨肯定是不现实的。我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利用现如今所掌握的优势,对朝鲜实施斩行动,一举攻破朝鲜的都城开城,然后夺粮返回。” “你既然说了开城是朝鲜的都城,又怎么会那么轻易就叫你攻破。” “攻城最麻烦的问题就是城池的城墙,只要解决了这个难题,以我大周的军力,朝鲜不是对手。” “那你又准备如何解决城墙这个问题?” “我不是把新的火药配方交给朝廷了吗?难道朝廷对此没有在意。只要用新配方制作的火药制成炸药包,再坚固的城墙也是豆腐渣。” “那照你这么说,你又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解决?” “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了,先是我人手不足,海军虽然可以保证航道的安全,但毕竟上不了6地,可我手下的马步军就只有五千,即便借助炸药包能攻破开城,可也守不住呀。毕竟是朝鲜人的都城,一旦得知都城被攻破,朝鲜的地方军肯定会从四面八方涌来,到那时别说把开城里的粮草运出来,就连我带领的五千人,都有可能陷在开城。” “那依你之见,你需要多少的人马?”徐和出言问道。 “开城位于朝鲜中部,一旦被破,援军肯定会从东南北三个方向袭来,所以要抵挡这些朝鲜援军,我就至少需要三万人马,再加上运送粮草的部队,最起码要五万人我才敢动手。” “别的方面呢?”徐和又问道。 “别的方面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征集船只运粮其实并不需要运多远,海上是我们说了算,所以只要能把粮草装船出海,那朝鲜人即便追到了海边也是无济于事,最麻烦的就是如何守住开城。一旦攻破了开城,我需要时间将城里的粮草运走,而这段时间也是朝鲜人疯狂反扑的时候,一旦被攻破了防线……” “你先回去歇息,等过两日朕再找你详谈。”圣上话对李墨说道。 李墨一路上光顾着赶路了,身体早就疲惫不堪,眼下他已经把自己能想到的办法说了,朝廷采不采纳,那就不关自己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