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李墨的待人心得 (第2/2页)
可能遭到雷霆一击,反倒远没有就这样全都摆在明面上来的安全。 “父皇既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可能还是想要先听听你的想法,然后再下决定。”柴宁开口答道。 “……那圣上打算什么时候召见我?”李墨又问道。 “你一路赶来舟车劳顿,先歇息一晚养养精神,明日午后再随我进宫。”柴宁闻言答道。 熟人好办事,李墨要说的事情眼下还不是公诸于众的时候,随着柴宁入宫即可掩人耳目又可以节省时间,不必尽把时间浪费在等候上。李墨笑着答应了柴宁的提议,见天色尚早,便留下二人说起了此去曾头市的收获。 伏婉的凤鸣军这次也有半数随着李墨去了曾头市,知道这回凤鸣军得了三千匹不错的战马,无论是伏婉还是柴宁,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是最叫人头疼的兵种,良好的机动性给了骑兵最大的活动范围。 凤鸣军这回得到三千战马的补充,就意味着骑兵数量的大大增强,伏婉身为凤鸣军的主将,又怎么可能不开心。 “婉儿,说起来你怎么也会在京城?”李墨忽然想起凤鸣军的驻防之地应该是在南方,按道理来讲凤鸣军已经完成了任务,现在应该返回南方才对。 听李墨这么一问,伏婉的神色变得有些郁闷,一旁的柴宁见状替伏婉回答道:“朝廷下了旨意,说是凤鸣军另有任务,暂时不必与虎贲军换防,婉儿姐觉得这个决定不妥,所以这才回京的。” 军队换防也不是一件错事,李墨也不好睁眼说瞎话,一味的偏袒。只是对凤鸣军要安排做什么事,李墨还是想要问问。结果一问才知道,敢情朝廷打算让凤鸣军去支援西线。不寐良心的说,朝廷的这个决定还是不错的。凤鸣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就在江南一带,所面对的不过是些亡命之徒,要说凤鸣军是支劲旅,其实是有些言过其实了。而去西线锻炼锻炼,虽然肯定会有伤亡,但能够存活下来的必定将成为悍卒,这才不愧对凤鸣军这支劲旅的名号。
“李墨,你觉得这不是坏事?”伏婉见李墨神情不对,不由有些不满的问道。 “当然不是坏事。婉儿,这是军队,不是养老所,我想你也不希望日后有人说凤鸣军只是一群银样蜡枪头的样子货吧?” “可是……”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既然吃了这碗饭,那就要有丢掉性命的觉悟。不如这样婉儿,你回去让人在军中做一番调查,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去西线建功,但凡是不愿意去的,你将其调离凤鸣军,转入地方守备军中就是。”见伏婉还想说什么,李墨干脆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 伏婉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便点头答应了李墨的这个提议。柴宁见天色已经不早,自己还要进宫禀报父皇李墨已经进京这件事,就拖着伏婉一起离开。李墨其实是想要留下伏婉的,只是柴宁却不让,硬是将伏婉给拖走了,临走前还警告李墨,说是最近公主府里养了恶犬,某些人需要小心些。 李墨对总是坏自己好事的柴宁那是气得有些牙根痒痒,可他又惹不起对方,谁让人家有个好爹呢,找小的麻烦,老的到时肯定会蹦出来。 柴宁得意洋洋的走了,心情郁闷的李墨回头想要找个撒气的,却不想何元庆跟花逢春早就见机提前把史文恭跟苏定拉走了。 这一路过来并不是很劳累,李墨也不想这时候就去休息,便和门房打了声招呼后出了门,去见一位故人。 要说京城里的故人,李墨还真不多,不过他倒不是去见四皇子。这胖子最近忙得很,也没工夫来陪李墨玩耍。李墨要去见的是史进,水浒里史进的师父是王进,但此时是大周,不是大宋,史进与王进的师徒关系压根就还是没影的事情。王进此时虽然不是什么八十万禁军总教头,但在军中也是担任着教官一类的职务。 李墨自收了史进之后,就想着帮史进与王进再续这段师徒情分。朱武此时在耽罗岛跟着宗泽学习从政经验,陈达、杨春也被放到军中带兵,只有史进被李墨送到了京城拜王进为师。 要不说缘分二字就是那样妙不可言,李墨与王进其实并没有什么交情,顶多也就是闻其名未见其人的程度,但当史进拿着李墨的书信拜见了王进以后,王进二话不说就收下了史进。有这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良师教授,史进的武艺也在日益增进,现在要是让陈达或者杨春见到,十有八九都有些不敢相认。 登门拜访空手似乎不太合适,可李墨出来的时候又忘了这茬,等快到王进家门口的时候才想起这事。这时候回去也不合适,李墨干脆就在附近买了一些猪头rou,又拎上两坛酒,就这么登门了。 如此寒酸的见面礼,却叫王进很是开心,对李墨的第一印象反倒不错。虽然算不上京城权贵,但王进跟那些达官贵人也没少打交道,他挺厌烦那种透着虚伪的客套,像李墨这种如同邻居串门似的拜访,倒是挺投王进的脾气。 史进自小就好枪棒,可惜一直没有遇上名师,这回得李墨推荐投到了王进名下,心里的感激那是不用说。不过李墨却没有想要挟恩图报的想法,之所以推荐史进拜王进为师,只不过是李墨不想让史进这块美玉被埋没了而已。现在见到王进与史进之间师徒感情深厚,李墨也感觉很开心。 在喝酒的时候,李墨跟王进师徒说起了凤鸣军要前往西线的事情,见史进似乎有些意动,便问王进道:“王教头,若是让大郎也去西线一趟,他能行吗?若是能行,凤鸣军我有熟人,倒也不是难事。” “为时过早。”王进摇头答道,一旁的史进闻言不由面露失望之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