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四章 袁氏之乱 (第1/2页)
就在西域逐渐安定下来,刘协正要回师雒阳之时,一纸急书从京城飞来。 袁术称帝了! 卫将军府张灯结彩大排酒宴,锣鼓乐器中一片喜气洋洋。今天是卫将军袁术的妻子袁耀的亲生母亲冯氏四十岁的大寿。 卫将军府门前车水马龙客流盈门,这要来就得送份厚礼,官员们挖空心思,雅一些的送琴棋书画,俗一些的送金银财宝,把几个卫将军府的帐房忙的团团乱转。 袁术满面春风,高居上坐,倨傲地接受着各郡官员的晋见,一切准备停当,只等所有官员赶到,就要宣布称帝事宜,心中一阵兴奋。 他的心腹爱将分列卫将军府后堂,武将有张勋纪灵陈纪陈兰桥蕤雷薄李丰梁刚乐就等人,一个个身着铠甲佩戴宝剑,面目狰狞杀气腾腾,文臣有杨弘阎象(非阎行之子),袁术身旁立着他的宝贝儿子袁耀。 要说袁术兴奋,他身旁的袁耀更为兴奋,因为他即将成为大陈国的东宫太子,而且迟早成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天子。 正宴时间到了,袁术满面笑容地站到了金色的寿字条幅下,面前一张横案,上边摆放着一盘硕大的寿桃和许多瓜果。他的妻子,也就是即将成为皇后的冯氏,在四名侍女的陪伴下翩然而来,向他盈盈一礼,随即巧笑嫣然地走到他地手边。 冯氏虽然已有四十岁,却依旧肌肤赛雪,秀发如云,皮肤光洁而白嫩,身材袅娜高挑儿,脸上居然还有两朵红晕。看起来倒像个二十多岁的少妇,媚态尽显,风韵迷人。 这位冯氏大概也是知道自己即将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风情无限的脸上略带几分威严,坐在袁术身边倒也正板正眼。像模像样的。 袁术见人已到齐,长身而起,呵呵一笑,捋着长须,右手擎杯,强自压抑着内心的激动缓缓走到案前站定。今日一旦起事,无论成败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要么成为皇帝。要么身首异处,这样重大的决定由不得他心思激荡。 文武官员们见状知道袁术有话要说,忙纷纷立起身来,转身目注堂前。袁术目光缓缓移动,在文武官员们脸上扫视了一眼,忽地笑脸一收,把手中酒杯向地上狠狠掷了下去。 酒杯应声而裂,众人一惊。 “诸位!”袁术神情一凛,跨前一步,声音也变的稳定和高亢起来:“本将军有一言。须与诸位相商!” 众人神情凛然,静静的望着袁术。大部分人都已知道此事,只有部分郡守尚不知情。 袁术咳嗽一声。高声说道:“昔汉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今又得传国玉玺,实乃天命所授。吾效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 袁术的心腹将领们早已知晓,等得袁术话音一落,立即纷纷拜倒:“陛下万岁!” 只见一人站起身来厉喝一声:“统统住口!” 此人个头不高。可这嗓门儿倒不小,一下子就把大家都镇住了。大殿上肃静下来。众人纷纷抬起头来朝他望去,却是陈国相金尚。 只见他大步走到大堂中央。高声喝道:“我等世代食汉禄,当效忠汉廷。今陛下乃先皇嫡长子,虽退往西蜀却身子康健,雒阳之帝,虽名分难定,却也是先皇嫡子。如今大汉帝室骨血仍在,你袁氏原本为大汉之臣,尽享恩宠,岂能数典忘祖,自立为帝?” 不等袁术答话,袁耀已纵身而出,高声怒斥道:“他刘邦不过一个亭长能为帝,偏我袁家四世三公,又有传国玉玺,倒称不得帝?” 话音未落,手中的长剑已经飞出,剑光一闪,金尚人头落地。 大堂上原本都是袁氏门生或心腹将领,自是心服,几个郡守或国相就算觉得有不妥者,有了金尚的前车之鉴,又岂敢再反对。堂上鸦雀无声,再也无人敢出头。 …… 七尺高坛上,绣旗招展,一个斗大的“陈“字在风中飘荡翻卷。 文武官员在坛下云集,羽林虎贲及禁军数万环伺在高坛四周。 袁术头戴冕冠,身穿冕服,昂然而来,焚香祭拜铸告:“皇帝臣术,敢用玄牡,昭告于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只:飨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有一,行气数终,禄胙运尽,普天弛绝,率土分崩。术遭值期运,承乾秉戎,志在拯世,奉辞行罚,举足为民。今得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