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赋_第四六一章 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六一章 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 (第1/2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嗯,小子,没想到你在诗词歌赋上也还有丁点造诣,看样子当初让你当这个院长没错."

    李元山看着胡烨书写下的字画,摸了摸胡子说到.

    胡烨闻言摇了摇头,这个只是自己抄袭逝者的辞赋罢了,谈什么造诣就自己肚子里那点墨水

    "只是老夫有一点想不明白."李元山突然好奇的问道.

    "什么"

    胡烨停笔,抬头看了看李元山,这个老头子在书院的两年多下来,头发更加的花白了,毕竟书院很多时候都是他主持的,比胡烨cao心还多,所以在这些老头子里面,胡烨是最敬重李元山的.

    "你身在南京,却为何写北国风光现在不过是十月光景,又如何来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胡烨听闻李元山的好奇,只是摇了摇头,然后又挑选一张宣纸,然后重新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兵封,万里血飘."

    "千里兵封,万里血飘……"李元山看到这一句,脸色变了变,喃喃的说道,"好词好词啊,一语道尽天下事."

    "夫子过奖了,过奖了."

    胡烨谦虚的说道,他也不过是偶然起意罢了,算算时间,现在李景隆的军队已经是将北平城给围住了,现在该是朱棣最难熬的时候了,也是徐妙音合朱高炽他们最难熬的时候,也是映雪最难熬的时候.

    胡烨想的没有错,现在确实是北平最难熬的时候,也是朱棣最难熬的时候.

    然而他写的也没有错.北平的十月,真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城里城外都是白茫茫一片.

    李景隆正在营帐里咒骂老天爷,怎么就不能等到他攻下了北平再下雪.本来北平就易守难攻.现在一下雪,难度就大了不少.而且看样子老天爷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徐妙音现在也是最难熬的时候,因为她的胸口又开始阵阵疼痛了,但是她还不得不身披战甲,骑着骏马.走出了燕王府,在漫漫白雪之中,来到点将台.

    这是朱棣出征之前点将的地方,但是点的将都已经北带出去了,只有道衍和尚留了下来.

    现在徐妙音点的不是将,而是一群群一脸茫然的百姓,他们是北平的子民.一辈子生活在北平,好些人都还没有见过徐妙音,更没有见过身披战甲的王妃,如今见到在世花木兰.有些听说过花木兰的,对徐妙音立刻就佩服的五体投地.

    将头盔取了下来,让xue飘在脸上,传来阵阵的清凉,将胸口传来的疼痛压了下去,徐妙音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乡亲们!三十年前,这里还叫做大都,因为这里的统治者是蒙古人!我们汉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却只能成为四等人,忍受蒙古人的屈辱,甚至是色目人都能骑在我们汉人的头上!这些屈辱,我们能忘么!"

    "当然不能!所以当年太祖皇帝毅然起兵!赶走了蒙古人,大将军徐达,也就是我的父亲!率军攻进大都!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从此以后,我们汉人自己做主!不再当蒙古人的奴隶!我们不再是低人几等的四等人!"

    听到徐妙音讲起了往事,那些站在风雪之中的老人,顿时就泪流满面,加上徐妙音就是当年攻进大都的将军徐达的女儿,那些老人一想起当年徐达进入到北平的场景,一时间已经忘了泪水留在脸上化作冰柱的疼痛,仿佛也随着徐妙音的回忆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岁月.

    那些年轻人,特别是二三十岁的人,虽然他们都是在明军攻下北平之后才出生的,但是却也听说过北平的过往.

    "虽然朝廷占领了北平,但是乡亲们过得又如何你们还记得到北平城外去挖树根的日子么还记得为了一棵野菜而奔波数里的日子么还记得三月不知rou味的日子么"

    "但是二十年前!有一个人来到了北平!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也不是一个神人,他也有血rou之躯,他也有爱恨情仇.敢问各位乡亲,自从他来到北平之后,你们有再出去挖野菜么你们有再吃过树根么你们有再饿肚子么"

    "洪武二十九年!全国大旱!整个北方是哀鸿一片!大宁饿死了五千人,河南饿死了三万,山东饿死了两万,大同饿死了一万,但是我们北平呢!有饿死过人么有官厅坝!有密云坝!我们北平有干旱过么我们没有种麦子,我们种了糜子!在别人都颗粒无收的时候!我们保住了粮食!在别人饿死的时候!我们吃着热腾腾的糜子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