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劫_第六十七章止戈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止戈令 (第2/2页)

灭那些反叛,但无奈他们的兵力在那场同东晋的战斗中消耗了大半,已经没有余力再发动战争了。

    在百官百般的大力谏言下,这次苻坚终于没有再一意孤行,而是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建议,要不是那次淝水之战,或许骄傲自负的苻坚不会听他们的意见。

    在百官的出谋划策下,苻坚决定摒弃那些割据自立的反叛,索性对他们割离出去的地盘听之任之,对于自己周边的地盘,他则收回兵力,将这些地盘稳固。

    自从淝水之战以后十几年来,苻坚及其家族晚辈还有那些衷心的文武百官,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对内一边将那些鲜卑、羌等部族的余孽卸掉他们的兵权,一边安抚百姓实施仁政,使得摇摇欲坠大厦将倾的前秦渡过了覆灭的边缘。

    苻坚不愧是历史上的有名帝王,或许没有三八三年那次天变,他的命运早定格在了两年之后被反叛杀掉的时刻,但那次不知何原因的天气变化,竟然也间接的改变了苻坚的命运,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的性格也成就了苻坚真正的大帝之名。

    在这十几年中苻坚为了风雨飘摇受到四处来敌攻击的前秦,曾放弃了皇位传给了儿子苻丕,并且将前秦国号改为东秦,国家之主称号由原来的皇帝降为了秦王。他这也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他的让位是告诉别人自己已经年老,别人就不会再紧盯着他不放了;他让儿子苻丕降低称号是间接的给那些已经建国的势力一个信号,他已经对于他们的反叛不予追究,意思也暗中承认了他们国家的建立。

    苻坚的这一举措确实明智,果然让那些周边的势力渐渐对东秦的用兵逐年开始减少,直至后来不再围攻,毕竟战争是损耗极大的,东秦周边的三燕两秦也没有能力继续再发起战争,为了以后的子孙,他们不得不停止战争。

    别看东秦常年被那五个反出去的势力攻打,实力上不仅没有太大的消耗,势力上反而增长了不少,兵力虽少但却都成为了百战精兵,到了公元四百年东秦无论是国力还是军队势力都成为了北方大地最大的存在。

    当然北方常年战乱,各大势力交替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边各自互相消耗的同时也在防着长江以南的那个巨无霸,北方的这些小势力也担心自己的势力一旦消耗没了,东晋伸出一根手指头都能将他们碾碎,他们在打仗的同时也在积蓄着实力。

    李昊这次接待的这位东秦的特使,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被已经是太上皇的苻坚派来的,别看苻坚现在已经年事已高,但东秦的一些国家大事还是由他决定的,毕竟威望和实力在那摆着呢。

    东秦和其他几国的战争这几年来少了很多,打打停停的几乎一年也打不了几场,当然这里面有各个国家势力中各自的因素存在,但也都不想消耗自己的实力被虎视眈眈的东晋趁机得利。

    苻坚在退位的这近十年中几乎从不干涉国家大事,无论是同邻国的战争还是国家的内政他几乎从不参与,完全将之教给了秦王和那些百官。

    这一次向北方的各大势力下达停战令却是苻坚隐退十年来的首次大的手笔,如今北方大地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六个国家势力,苻坚不厌其烦的一连派出了十五个特使,让这十五个特使必须亲自将自己的命令传达给十五个势力的掌权者。

    这个苻坚极为重视的命令名曰:止戈令。顾名思义,就是告诉包括东秦在内的十六个国家势力必须在收到止戈令的那天起停止战争,凡是不遵守此令的,会受到其余国家的联手打击。

    苻坚给李昊他们的止戈令不是凭空想要间接的左右他们,而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苻坚告诉他们,据东秦的情报机构得知,东晋已经在做对北方战争的准备,如果北方的这些国家再互相攻伐,当达到东晋发动战争的条件时,东晋会趁机吞掉那些弱小的国家。

    要想不被东晋这个庞然大物盯上,北方如今的十六个势力必须团结起来,建立同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抵抗住东晋的兵锋。

    别说像李昊、沮渠蒙逊这样刚建立起来不久的小势力,就是北秦、西秦、三燕等发展了十年的大势力,在听到苻坚告诉他们的这个事关自己存亡的消息后,也是紧张起来,他们或许在十六个大势力中是大的,但比起东晋来可是小了太多,为了自己的国家以后还能够继续生存,他们不得不听苻坚的话,就是建立十六国同盟,共同抵御东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