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棋情录_第三十一回 战茶楼少年逞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回 战茶楼少年逞强 (第2/2页)

。乾隆去了敷文书院,以刘墉为榜样教勉书生一番,并下旨恩准马濂告老还乡,同意状元公刘墉出任仙居县令一职。乾隆对书生们成功洗脑后,在书生们感念皇恩浩荡的荣幸中,高举着“乾道昌隆”的盛世雄风锦绣黄龙旗,威风八面的去杭州八旗营地阅兵。

    据史料记载,杭州八旗营地一直保持3000多人的规模,由杭州镇浙将军节制,负责弹压东南一带的重要使命。1650年,清廷下令修建驻防城,将旗人与汉人市民隔离开来,以消除当地满汉之间严重的敌对状态。城墙于同年完工。1658年,驻防城向外扩展。此后边界固定下来。杭州驻防城是一座城中之城,位于杭州城内的西部,南自涌金门,北到钱塘门的地区,也就是杭州城濒临西湖的部分。驻防城东面紧邻纵贯杭州城的南北主干道。杭州驻防城内驻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营地是八旗大小官员、兵丁以及眷属的聚居之地。

    至乾隆年间,杭州旗营满蒙子弟安享太平日久,武备松驰。加之杭州地方官为防止满汉冲突,严格执行清朝满汉隔离政策,旗人日出而暮归,同时保八旗子弟‘忠厚淳朴’,是以,旗人除了当兵之外,啥也不会。乾隆时,游手好闲的旗人被杭州汉人瞧不起,称之为“旗下佬”。暂且莫说祖辈上遗留的民族仇恨,大汉民族思想根深蒂固的杭州汉人,自然不屑与旗人通婚。所以,满清民族隔离政策虽然不如蒙元严厉,民间满汉通婚的现象却很少。

    乾隆阅兵处在亭湾骑射,属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九。乾隆见八旗子弟军容严整,盔甲鲜明,龙颜大悦,当即作《阅武》诗一首:

    旭丽惠风轻,广场试阅兵。

    百年偃虽可,一日备须明。

    气励熊罴旅,勇轩组练晶。

    诘戎伊古训,讵敢诩升平。

    乾隆作罢,即命世袭将官表演骑射。但见八旗将官表现骁勇,百步之外,箭箭命中箭靶红心。乾隆见下面坐在一个正三品轻车都尉,十分神气。一问得知其名瑞昌,满人,正白旗,世袭正三品轻车都尉,官职参将,便命其上马表演胡人骑射。不料,这位世袭正三品轻车都尉瑞昌十箭皆虚发,最后还被战马颠倒在地,左脚套在马蹬里出不来,被战马一路狂拖,幸好卫兵营救及时,才留住了性命。乾隆大怒,当下一查,箭无虚发者皆出自汉军旗,满蒙八旗大小校官,无人能开弓射箭八十步以外。

    乾隆悻悻而归。齐召南借机奏道:“八旗制度,源于建国之时,将兵奋勇。今天下太平久也,将兵疏于训练也属正常。然旗人人丁繁衍,代代增多,不劳而食,朝廷不堪重负,实于匡持大清基业不利,请皇上考虑将无用之人出旗为民(裁军)。”乾隆深以为然,心中却盘算着如何将汉军旗人出旗。

    浙江巡抚永贵满洲正白旗人,素喜围棋,不满齐召南将范西屏笼络于府中私藏,遂奏道:“皇上,江湖围棋以范西屏、施襄夏师兄弟二人称圣。皇上君临杭州,一城岂能有二‘圣’?!皇上何不传范西屏侍棋,若范西屏胜了,便是蔑君之罪;若范西屏输了,便是欺君之罪。岂看范西屏如何应对?”

    乾隆觉得有趣,点头道:“好,永贵,朕着你办妥此事。”永贵奏道:“皇上,范西屏是齐召南的上门女婿,奴才以为,齐召南是cao办此事的理想人选。”乾隆哈哈一笑,道:“永贵,你这是给齐召南出难题啊。”永贵禀道:“皇上,齐召南老成持重,识得大体,定能找出两全其美的法子。奴才听说,历史上侍候皇帝下棋的臣子,不敢尽全力,要么下平,要么只输一两子。吾皇英明神武远,远非历朝皇帝能及,若是范西屏效仿旧法,与皇上下平,或是只输一两子,岂非无趣?”

    齐召南见永贵给乾隆猛灌迷魂汤,欲逼范西屏入死地,急奏道:“皇上,如今杭州城内来了一个少年,名叫李步青,棋力超强,已经扫平杭州棋界,眼下正挑战范西屏。老臣想,小婿年近五十,如何是李步青的敌手?皇上……”乾隆一摆手,停住齐召南的话头,道:“永贵,你安排范西屏和李步青决战。朕要跟真正的棋圣对局,看看是棋圣厉害,还是朕厉害?齐召南,今晚你和永贵就住在行宫里,明儿随朕去绍兴祭祀禹帝陵。永贵,你必须在四天内给朕找出真正的棋圣来。哈哈。”

    注:乾隆帝在即位初期便以整顿旗务为名,屡屡表露出将汉军视同汉人的倾向。终于,在乾隆七年(1742年)四月,正式发布了令汉军旗人出旗自行谋生的谕旨。在谕旨中,乾隆帝表面上说是为他们着想,并且听凭自愿,实则采取了大规模的强制性举措。按照乾隆帝的划定标准,除“从龙入关”的辽东汉军(俗称“陈汉军”)不在出旗之列外,汉军组织中的其余部分,如入关后归附者、原属于三藩所部者、开户人、另册档案人、抱养民子、汉军户下家奴等等皆应出旗为民。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皇帝又谕令五旗王公将生计困难之旗鼓包衣大量放出,并且每几年放出一次,下五旗汉姓包衣的数量也因此大幅减少,仅为包衣满洲佐领数量的五分之一多一些。雍正元年(1723年),汉军与汉人家奴壮丁共计44万余人,约占当时八旗人丁总额的72%。至出旗后嘉庆元年(1796年)的再度统计,已降至总人口的43%,可窥见规模之巨。

    满语“包衣阿哈”。亦简称“阿哈”。“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隶”。为满族贵族所占有,没有人身自由,被迫从事各种家务劳动和生产劳动。来源有战俘、罪犯、负债破产者和包衣所生的子女等。清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治后,有因战功等而置身显贵的,但对其主子仍保留奴才身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