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悬案 (第2/2页)
曾经说过,三年前曾经有士兵从牢中提走了一些囚犯,这些囚犯是不是惨死在矿场的矿工? 他觉得这或许是一条新的线索。 李凌当即传唤县令程远到孙家,李凌直言不讳的将自己的问题说出来。 “总督大人,我只在此地做了一年多的县令,你若是问一年内的事情,我或许知道,时间太久远的我就不清楚了!”。 程远暗中送了一口气,幸好总督大人问的是三年前的事情,若是问近几个月所发生的事情,他还真的无法搪塞。 “最近一段时间不管辖的范围内可曾有人失踪,三年前罪犯的资料可都有纪录?”。 李凌果真问了一个县令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我并不是很清楚,先要知道具体情况只有去问刑名师爷了!”。 县令本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很多事情都都没有亲力亲为,他哪里知道那么多的事情。 “好,好!那就麻烦你将刑名师爷带过来!”。李凌也很生气,本来他看着县令比督陶官的官声要好一些,至少素无恶行,没有想到他办事如此草率。 李凌对县令仅存的一点好感也荡然无存了! 刑名师爷到是很干脆,他直截了当的告诉李凌别说最近,就是近一年来也没有人口大规模失踪的现象。 至于三年前是不是有军方来大牢里提过人他就不得而知。 “真是岂有此理!”。李凌已经出离愤怒了,县衙当中只有一个再此地任职超过三年的牢头,他已经在几个月前退休回老家了! 如今的衙门连一个知情人都没有。 线索彻底断了,李凌想要继续追查也不行。
县令程远连番受到惊吓,他早已起了逃避之心。 李凌找他问话没多久他就递了辞呈。 “我只是找你了解一下情况而已,并没有别的意,你只要安心做好自己的本份就是,不必太过惊慌!”。李凌只是路过而已,他并不想过多干预地方上的事务。 县令并没有因为李凌的挽留而打消辞官的心思,他依然向朝廷递了辞呈! 督陶官卫国在景德镇多年,而且为人一向强势,他会不会知道三年前军方在景德镇提人的事情呢? 李凌决定将注意力转到卫国的身上。 他儿子在景德镇为非作歹,做为父亲他身上一定也不干净,只要抓到他作jianian犯科的证据,卫国岂有不配合自己的道理? 李凌决定从卫国身上入手。 卫国这家伙生前曾经结交过一批损友,其中有几个衙役和他混的很熟,为他办了不少坏事。 若是能够取得这几个人的证词,只怕卫国就无处遁形。 “大人,您还是再想个办法吧,那几个衙役已经死了!”。 从矿场回来,小八也觉得景德镇有些诡异,便开始留心这里的情况,几个衙役已经失踪了几日,他猜测或许是这些人已经被灭口了! “真是可恶!我不相信卫家父子做了那么多坏事就没人知道!”。李凌发怒道:“小八,明日在景德镇各显要的地方贴出告示,就说本督路过此地,在孙家大院里接放告,百姓若有冤屈皆可上告,无论状告何人,被告多大官职,本官一律接受!”。 李凌的身份已经透露,无需再继续隐藏。 “是,大少爷!”。小八对李凌的决议没有任何疑义,即便是找不到卫国的罪状,也能为百姓做点好事儿。 县令对任何人都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其辖下地方的刑事案件想必也不会太过清明。 榜文张贴出来的时候,许多百姓都见到了。只是不明白‘浙直总督’到底是个何种官职,李凌说话是否管用。 有冤屈的老百姓在榜文前面徘徊着,犹豫着。 “大家都还不知道吧,这个总督可是朝廷一品大员,执掌包括江西的数省军务,兼理各地民政,在东南诸省可谓一手遮天!”。 “其实若是换一种说法大家也许都知道总督这个人,他就是李凌,李大人!”。 几个身穿便服的李家军士兵混在人群中,恰到好处的为百姓解答了疑惑。 “可是除了倭患的李大人?若是他的话,我便去告状,我meimei被卫国这王八/蛋害苦了,我必须去为他出一口气!”。 “我,我也去告状,我被卫国欺负了这么多年。怎不心存怨恨?我的私窑都关闭几个月了还要给官窑黏土使用费,这不是讹人吗?”。 出于对李凌的信任,更多的是想为自己讨一个公道,百姓们涌向了孙家大院! 本书起/点首发,书名,书号:1002225579请支持作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