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一统琉球(五) (第2/2页)
外还加入了魏槐桑一百零八人的队伍。 而巴敢的队伍作为大军的探路向导,自然也是计算在内的。 这两支队伍,一支是有过大战经验的老兵,在今归仁的要塞攻防战中一定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另一支则是在密林间作战多年熟悉地形。 有了这两者的配合,陆渊可谓是如鱼得水。 大军在正月二十三日早晨正式出征。 第一天深入雨林之后,陆渊这才发现这个被称为人类禁区的地方却实是名副其实。 白天弥漫着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白色水汽,朦朦胧胧的隔着百米就见不到人影。 而冲绳岛有多天然石灰岩溶洞,不少士兵应为看不清地形而直接摔进了洞中,造成一定的伤亡减员。 而到了晚上,能见度就更低了。 大军不得不挑选干燥的地方宿营。 说是干燥的地方,可是这茫茫雨林中实际上没有一块地方是干燥的。 这里的干燥也只是相对而言。 而比起潮湿,更恐怖的是低温和瘴气。 由与雨林中大多数都是参天古木,遮住了阳光,似的白天时候的温度就比外面要低得多,而晚上更是滴水成冰。不少士兵因此出现了冻伤的情况。 而瘴气则更为致命,当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也曾吃过这种东西的亏,而现在轮到陆渊头上,他也是只能叫苦不迭了。 陆渊在临行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伤病,特意为军队配置了十几名军医。
但是这恶劣的环境导致这些军医都忙的不可开交,更有甚者自身都受到了疾病的侵扰。 面对这样一团乱麻的情况,陆渊自然是头疼不已,但是这场征途既然已经开始就不可能半途而废。那样的话,不仅这些牺牲在路途中的士兵白白死去,陆渊自身的威望也会受到威胁。 就这样,一支八百人的庞大军队在这连基本的道路都没有的雨林里连续跋涉,途中数次迷路。 而军粮也消耗一空,迫使陆渊不得不下令让士兵们冒着被蚂蝗叮咬的危险潜入密林之中捕猎野兽。 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是好歹这几百人还是熬过了几天的苦日子。 天启元年,正月二十八日,一直负责为大军探路的巴敢终于传来的好消息。 他们已经到达了雨林的出口,陆渊迫不及待的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全军。 在一片欢呼声中,经过了整整六天的行军之后,所有人终于再一次见到了久违的阳光。 而此时,远处高大的今归仁要塞也已经出现在了陆渊的视野之中。 在走出雨林之后,曾遇迅速的清点人数,结果发现最终走出雨林的只有七百人,也就是说有一百人倒在了雨林之中。 虽然这一百人大多数是城中招募的义勇,没有那些老兵的价值珍贵。 但是在损失了这么多人之后,陆渊也要做好被这些人的亲属咒骂的准备。 想到这里,陆渊回过头暗暗的发誓,此次出征如果不拿下今归仁,那么他就永远也不返回首里城。 二十八日傍晚,大军在夜幕的掩护下到达了今归仁城下。 此时,早已经得到消息的今归仁要塞已经是戒备森严。 陆渊站在修好的营地哨塔上用千里眼眺望这今归仁的城头,感觉这座城塞似乎比首里城还要高大威武一些。 和首里城一样,原来的今归仁要塞也是夯土筑城,在外面贴上一层薄薄的石灰岩,城墙不高,大约两丈左右,也就是六七米的样子。但是现在看来之前得到的情报此时已经发生了变化,在陆渊起事之后,今归仁重新修缮了一番,城墙高度加到了九米左右,而石灰岩的外壳也被砖石结构所替换。这一点从视野中城墙的新旧色泽就看得出来。 陆渊放下千里眼,微微叹了一口气。 琉球原本采用的夯土筑城法是华夏在明朝以前普遍采用的筑城法,筑城时,现选好地址,然后便沿着地域的四周挖掘泥土,用版筑法夯实。而留下的低洼处就引水入内,形成护城河。 这样的方法省时省力,还可以一举两得。 但是这样的城池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它的耐久度不够。 用火炮能轻易的攻破,所以在战争中大规模运用火炮之后,这样夯土而成的城墙就逐渐淘汰,而被砖石结构的城墙所代替。 现在,在陆渊面前的这座今归仁要塞,就是刚刚经过了这样转变的一座典型的城池。 而这,也让陆渊原本就没有舒展过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