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章 舅父 (第1/3页)
韩太后一向强势,从前提出什么来,朝臣们几乎没有敢反对的。 然而这一次,韩太后却碰了钉子。众朝臣几乎一致反对韩太后的这个提议。 自北蛮与大秦讲和,长宁和亲去了北蛮,北蛮虽然并没有再派兵进攻镇山关,但是小股兵力的sao扰却并没有完全终止。 除此之外,北蛮还几次以长宁为借口,向大秦要东要西。 如今北边屯田初见成效,粮库里有了存粮,只怕北蛮人正在眼红。如果这个时候韩太后向北蛮提出要长宁归省,北蛮肯定会借机狮子大开口。 朝臣们的心里都有一本清晰的账目,长宁是嫁出门的女,泼出盆的水。要长宁归省,不过是满足了韩太后一个人的私心,可却要朝廷和百姓付出很大的代价。 而很多朝臣之所以不同意韩太后的这个提议,还是因为他们猜到了韩太后的真正目的。 要长宁归省是假,借故将长宁接回来,再不往北蛮去了,才是韩太后的最终目的。 而如果任由韩太后这样做了,那么大秦与北蛮之间立刻就会烽烟再起。 朝臣们十分珍惜刚好不容易得到的太平,并不愿意为了长宁,为了韩太后的一己之私而将整个大秦再拖入战争之中。 这还是自先帝驾崩,隆庆帝登基以来,韩太后第一次遇到如此大的阻力。 这一次的朝会提前结束,韩太后拂袖而去。 因此,秦震也比往常更早地回到了安王府,到煕春堂上房来见纪晓棠。 纪晓棠见秦震回来了,就从榻上起身,上前亲自帮着秦震脱换朝服,又将打湿的面巾亲自交到秦震的手上。 秦震虽心疼极了纪晓棠,但也乐得让纪晓棠为他做些这样贴身服侍的小事,这让他感觉与纪晓棠更加亲近。 “王爷今天怎么回来的这样早?”纪晓棠随意地问了一句。 “自然是有缘故的。”秦震就将韩太后要长宁归省的事情,以及朝臣们的反应都跟纪晓棠说了。 秦震梳洗过。换了家常的宽袍,就和纪晓棠一起在榻上坐了。 “太后竟然有这样的打算?”纪晓棠听了秦震的话,就微微有些吃惊。“她未免太心急了些。” 如果现在大秦已经完全恢复了元气,那么韩太后要接长宁回来。应该就不会遇到这么大的阻力。 抛开主观的情感不说,仅仅从客观的条件上来考虑,现在接长宁回来,是很不明智的一件事。 “太后渐渐上了年纪,与陛下又是那样。所以特别思念长宁吧。”秦震缓缓地说道。 韩太后这一辈子只生了一儿一女。隆庆帝虽然对她言听计从,但却在心里和她极为疏远,母子之间仿佛隔着天堑。 又因为近年来的几次冲突,加上隆庆帝的身子越来越糟糕,母子之间几乎连表面的母慈子孝都维持不住了。 这种情况下,韩太后越思念长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太后并不是儿女情长的人。她难道不知道,咱们目前的情形,根本不具备接长宁回来的条件?”纪晓棠微微皱眉。 秦震就冷笑了两声。 “太后虽然将权柄抓的牢牢的,说到这军国大事。她可未必就真懂。”而且,在韩太后看来,大秦已经慢慢在恢复,尤其她对镇山关的祁佑年怀着几乎有些盲目的信任,在她看来,现在接回长宁,就算与北蛮冲突,祁佑年也足可以应付。 而且,长宁在北蛮多留一天,就会多受一天的苦。那样的蛮荒之地。长宁自幼养尊处优,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什么不测。 “太后要接长宁回来,应该还有另外一个缘故。”纪晓棠思索着说道。 “什么缘故?”秦震问。 “陛下的身子,只怕比看上去还要糟糕。”纪晓棠略压低了声音。 秦震不语。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两人说着话,外面就有人来禀报,说是韩阁老韩颐来访。 韩颐不仅是朝廷重臣,还是秦震的堂舅。不过,他与秦震并不怎么亲近,以前也极少往安王府来。还是纪晓棠嫁入安王府之后。举办了几次甚为风雅的宴席,这位阁老知道了,托人婉转致意,纪晓棠和秦震才给他了帖子。 韩颐往安王府来了两次,之后偶尔会上门来,跟秦震聊聊天,或是找纪晓棠下下棋。 不论是谁来看,都会觉得韩阁老更加像是纪晓棠的堂舅,而不是秦震的堂舅。 而秦震对这位堂舅的态度,也颇有些耐人寻味。 听说是韩颐来了,秦震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看向纪晓棠。 “太后提起让长宁归省,韩阁老说了什么没有?”纪晓棠就问秦震。 秦震摇头,韩阁老在朝堂上并没有表任何的意见。但是到了韩颐的地位,很多话,已经并不需要他亲口说出来了。 韩颐的意思,自然会有其心腹党羽替他说出来。 “看来,韩阁老也并不同意韩太后的提议了。”纪晓棠思忖着道。 “应该是吧。”秦震点头。 那么现在韩阁老来安王府,是为了什么呢。 韩颐似乎很喜欢纪晓棠举办的宴席,更是对纪晓棠按照古人传记安排的“曲水流觞”特别的推崇。然而,纪晓棠可不会认为,韩颐来安王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