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人_第一百五十二话 乔迁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话 乔迁酒 (第2/2页)

江,大口喝酒,大口吃rou的……”

    “别瞎说,你爹那是老乡情义,这都是咱老家的规矩。吃你的!”老刘媳妇儿。

    “长根啊,恁家今后可厉害了,真的成北京人了啊……”席间有人说了一句,引得大家一阵笑声和赞叹声。

    老刘坐下,招呼大家边吃边聊,往嘴里夹了一块排骨。

    “啥北京人不北京人的,买了房就是北京人了?俺的户口不照样在河南嘛!恁大伙儿是不知道啊,这北京的户口有多难弄,听说几十万都买不来一个北京户口……”刘长根。

    席间一片唏嘘之声,老乡们纷纷开始吐槽。

    “可不咋的!俺比长根来北京还早两年呢,在北京陆续都十二年了,俺的孩儿就在北京出生的,可结果咋样,不照样还是回老家上户口……”

    “就是!俺的小孩儿现在说话都不会说咱家乡话了,从出生到现在就没回过老家,可就是在北京落不了户啊!”

    “就是……”

    刘长根抿着嘴笑笑,说道:“咳!啥户口不户口的!其实想开了也没啥,你看俺现在不照样过的挺好,俺照样买了北京的房子,俺儿子照样在北京的中学读书,至于看病啥的没有保障,付全款俺也认了,谁叫俺非得留在北京了不是?!”

    突然有个老乡问,“长根啊,你跟大伙儿透露透露你挣钱的诀窍吧,你看咱俩同时都在海淀倒腾菜,你现在当老板了,我还在菜市场瞎混呢!”

    “对啊,对啊,说说!”

    老乡们跟着附和。

    老刘媳妇儿放下筷子,不好意思的说道:“长根他有啥诀窍啊,他就是运气好一点儿……”

    “俺有啥运气?!”老刘瞥了媳妇儿一眼,抢过话头儿。

    “挣钱的诀窍俺肯定是没有,要有的话俺也不会吝啬,肯定早拿出来都跟大伙儿说了。其实啊,俺能在北京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两个字:坚持。”

    “在座的有很多都见过我当年摆摊卖菜时的情形吧,那会儿有多艰难,大伙儿心中也有数。当时俺所在的菜市场因为奥运会要搬迁,强制收俺的摊,俺差点和他们动刀子拼命,俺儿子的打工子弟学校,也被迫关闭,辍学在家。”

    “说实话,俺当时想死的心都有!恁都想想看,来北京七八年了,钱没挣到,孩儿也没学上,自己打背包滚回老家得多丢人现眼啊!所以啊,当时在上火车前的几分钟,俺把回老家的车票给撕了,俺想的简单,不在北京干出名堂来,就干脆死在北京!”

    “所以,俺就这样坚持了下来,一切都从零开始。说句真心话,在北京活的真累,真辛苦,可俺觉得充实,觉得满足,因为这里比咱老家机会多,比老家的规矩公平的多。在北京创业打拼需要的是能力,在咱老家要的是关系,大伙儿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老乡们听的是频频点头。

    有人喊道,“老乡们,咱大家伙儿一起敬长根一杯吧,他替咱河南人争气了!”

    大伙儿纷纷冲老刘举起杯。

    刘长根激动的热泪盈眶,给某人集体敬酒,这在老家的酒桌上可是至上的荣耀和光荣,能充分表明此人在村里的地位和口碑。

    老刘拉着媳妇儿和儿子一同站起身来,斟满酒杯。

    “俺全家祝咱河南老乡们在北京心想事成,都能在北京落地生根!”

    桃花峪这两天发生了一些事。

    村里来了一辆车,下来两三个工程师模样的人,拿着仪器四处测量,有村民警惕性比较高,再三追问下,被告知是房地产公司的工程人员,正在测量地基数据,做开工前的准备。

    村民跑去告诉了村主任,村主任十分诧异,因为自己根本没接到上级乡镇的任何通知,也没有最终确定桃花峪项目的开发日期。

    村主任十分生气,带领村民赶跑了测量人员。

    可第二天一早,有村民陆续敲响了村主任家的门,说自己家的门上被泼了大粪水,玻璃也被砸了好几块。

    恩慈养老院的王院长也随后过来,说养老院的后窗户也被砸了十几块玻璃,碎玻璃险些砸中睡床上的老人。

    王院长声称,自己已经给乡派出所报了警。

    村主任抽着烟一言不发,低头琢磨着。

    有村民耐不住性子,说道:“主任,这还用的着猜么,一准儿是那地产商搞的鬼!咱桃花峪的人可不能饶了他们!”

    村主任长叹一口气,“我也知道这些事与他们脱不了干系。可他们是市里的大企业,又有正规的项目审批手续,我一个村主任能把人家怎么样?”

    “有正规手续干嘛还玩这套下三滥的把戏!?”村民反问到。

    “等待正规手续审批需要很长时间,他们想想开工,生米做成熟饭,这个项目就非他们莫属了。”

    王院长一句话,使得众人茅塞顿开,点头称是。

    “虽然我门恩慈养老院在桃花峪时间不长,但我作为院长,我深深感激桃花峪淳朴的民风,和优美的环境。我的要求不高,我们作为一家慈善机构,只想给老人们一个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让老人们快乐的度过人生最后的一段时光。而我做为桃花峪的一员,我为桃花峪的明天深深担忧。”

    王院长继续说道。

    “如果若干天后,我们桃花峪的房屋被彻底扒掉,推平,我们搬去市里的高楼大厦居住,而原先的桃花峪变成一排排别墅,变成一群有钱人和有权人消遣度假的后花园,那我回味桃花峪感到无比的悲哀和可惜。这里的小河流水,这里漫山遍野的桃树,这里的暮鼓晨钟,都将变成残破不堪的回忆。”

    村主任和村民代表们都陷入了沉思,低头不语。

    “为了桃花峪的蓝天白云,为了桃花峪的老人们,为了保住京郊这最后一片净土,我们不能再这样沉默下去了,我们必须要为这块土地做些什么。桃花峪不是有钱人的后花园,不是他们花钱就能买到的玩具,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拯救桃花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