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七章 弹劾 (第2/2页)
召进宫,皇上和太后把镇南侯数落了一遍,镇南侯心情不好,就告假两日,谁想夜里,安郡王又疼的死去活来,太后焦急,找了好几个太医去安王府,可就是拿安郡王疼痛之症没辄,都猜测安郡王的病,和钱太医给他施针有关,许是中了毒或是旁的原因,太后要皇上连夜传召镇南侯入宫,镇南侯没搭理他们,还说有什么事等他心情好了再说……。” 镇南侯为啥心情不好,还不是因为安郡王装病,皇上和太后没能明察秋毫,冤枉了他。 当然了,安郡王装病这事,没人能查证,毕竟真晕了,也是能疼醒过来。 镇南侯和太后他们说时,是保证能让安郡王醒过来,他做到了,安郡王确实醒了。 可安郡王又晕了,说他办到了,太后不答应。 说他没办到,镇南侯也不答应。 这不双方僵持不下。 太后可以拒绝收回懿旨,继续处死清韵。 镇南侯不反对,但给安郡王施针的方子,是楚北给的。 夺妻在前,又要杀他未婚妻,这种痛,痛侧心扉,恨入骨髓。 要是*他交出方子,以楚北的性情,他会选择同归于尽。 他一身的毒,早死晚死都是死,镇南侯许多年前就有这心里准备了。 就怕太后没有。 如何掂量,让太后自己拿主意。 这些话,镇南侯是在镇南侯府说的,让来传话的公公转达给皇上和太后知道。 太后差点气死过去,皇上还添了把油,道,“这事,朕管不了,全依照太后的意思办。” 太后能如何? 清韵死,她不会心疼。 楚北死,她更不会心疼。 可是安郡王死,就跟她没了半条命一般。 太后不得不选择退步,让皇上下旨赐婚。 当时,已经夜深人静了。 皇上看着夜色,道,“今儿太晚了,明儿再宣旨吧。” 太后脸冷的紧,“那安郡王怎么办?” 皇上望着太后,道,“太后要觉得镇南侯府会开门接旨,就让人去镇南侯府宣旨吧。” 皇上的态度就那样,太后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不会多加干涉。 这样疏远的态度,让太后怒不可抑,甩了凤袍走了。 走之前,瞥了孙公公道,“明日一早,就给哀家去宣旨!” 这才有了孙公公一早起来,等不及吃早饭,就赶紧出宫宣旨的事。 可是太后急,镇南侯不急啊。 尤其是赐婚的圣旨下了,他就更不急了,难道皇上还能出尔反尔,收回圣旨? 镇南侯告病在家,他病的出不了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太后气的癫狂,却拿他没辄,还连派了三位太医来给他看病,那几位太医回宫禀告太后。 好吧,又把太后气个半死。 她问镇南侯得了什么病,太医回答,镇南侯得了手痒痒的病症,不听他的话,让他看不顺眼的,他会揍的他看的顺眼为止。 这样儿的人,让他去见安郡王,没得把安郡王揍一顿。 镇南侯架子太大,太后又拉不下脸面,最后还是皇上出面,摆平这事。 皇上去镇南侯府的理由很好,国仗病重,皇后心急如焚,皇上陪她回家探望。 皇上前脚刚踏进镇南侯府。 后脚几名御史就追来了,递上奏折。 御史负责监察百官,他们弹劾的,都是德行有失的官员。 能追到镇南侯府来送奏折,皇上还以为出了哪个大贪官。 在国家大事面前,儿女情长根本就不算什么。 他接了奏折,扫了两眼。 脸就拉的老长的了,他望着几名御史道,“弹劾之事属实?” 几位御史连连点头,“句句属实。” 皇上把奏折一丢,捏紧拳头道,“传安郡王和逸郡王进宫见朕!” 说完,又道一句,“摆驾回宫!” ps:~~o(>_<)o~~ 今天少一更~~~明天补上~~~~(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