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_第七十一章 大局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大局观 (第3/3页)

出世的时机,得选个竞争对手都睡着了,惟独消费者怀揣巨款满世界买车的时候。如果以上三点都具备了,那好,从客观角度看。您可以造车了!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这样的好事么?

    其中不仅有资本上的问题,技术的问题,还有与政府交涉方面的问题。

    除了这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家的的引导政策年年在变。这类变动对大型汽车企业来说,问题并不大,但对于刚刚投身其中的民营资本而言,某些时候不吝于是灭顶之灾。

    所以,有人开玩笑的讲,说要是想要进入汽车行业。不妨约上一些杀进里面的民营企业家做个iq测试,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山。如果真的iq不够。那至少应该同时具备书福的狂人气质,奇瑞的志气比亚迪的魄力力帆的毅力格林柯尔的“胆量”奥克斯的“灵活”,全面提升一下eq。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血淋淋的现实总结。

    做企业需要胆魄,而且切入点很重要,特别是资金技术实力比之财大气粗的国有企国有企业有不小差距的民营企业,在起步阶段如何谋好开局,这一点尤为重要。

    杨思瑾的计划书中虽然没有明言,但肯定定位在某些特种车辆上,这样的特种车辆大型企业看不上,相对来说出头的机会就大,只要能够做精,其市场的份额同样不可小觑。

    杨思瑾这样的判断还是能够彰显其眼光的,陆政东心里暗道,杨必忠这个老狐狸倒是生了一个聪明的女儿,看样子是后继有人了。

    可杨思瑾却是不知道陆政东的心思,心里有些没底,静静的听着陆政东的话:

    “但即便如此,想要在这个行业中有所作为,没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做支撑,还是很困难的。

    本来你们企业要做什么,这完全是你们自主选择的事情,不过既然涉及到安新汽车厂,我也就不能不谈谈我的看法。我之前已经讲过,如果也接手的企业也就是搞点车辆装配,那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市里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接手安新汽车厂的企业是要能够有一番作为的,资金,专业的员工队伍,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要做出一番大事出来,所以我希望有志于此的企业和企业家需要从长计议……”

    汽车行业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就算是杨必忠把全部身家压在上面,其实也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听到陆政东这一番话,原本是信心十足的杨思瑾显然有些受到打击,陆政东看到她那样子,又笑着道:

    “我这也就是尽到一个政府部门负责人的义务,从政府角度讲,我希望不敢是外来企业还是本地企业,大家越发展得好,我们是越高兴,而不是相反……”

    杨思瑾凝思了好一会,才微微抬起头,语带真诚地说道:

    “我衷心感谢陆市长刚才那番掏心窝子的话。陆市长是抱着对我们这些做企业负责任的态度,是拿我们这些干企业的当朋友。”

    陆政东知道杨思瑾也不是拍板的人,但他话里的意思,杨思瑾自然会带到杨必忠那里,杨必忠肯定是知道他的意思——想要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那就必须要拿出资金技术方面更具体的东西……

    杨思瑾来访的事情陆政东很快就通报了赵一芒,年龚冉是否能够与之搭上线,杨必忠是不是会想其他办法,这就不是陆政东要cao心的问题了,他要的就是一个结果:想要接手安新汽车厂的企业或者企业家必须要有像样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在杨思瑾等人主动登门之后,陆政东决定到省里一趟。

    本来作为安新这样的城市,很多事情可以直接报部委,而京城有赵一芒等人在cao心,在正式运作起来之前,他可以不出面。

    而省里对安新市不会有什么资金上的支持的,但是如果能够得到省里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并得到省里主管经济的领导的肯定,那也还是对此事有莫大的推动作用的,而且正如小舅所讲,对于省里的领导,该联络联络感情,也的联络联络。

    陆政东到省城,主要是给省*长杨立峰汇报,当然他也不能越过分管领导秋副省长,这样的事情越级汇报实在是没必要。

    陆政东在一个会场上见过邱副省长之后,赶紧直奔省政府,杨立峰马上要出国考察,能够抽出二十分钟的时间给他汇报,已经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了。

    “政东啊,你这想法很不错,汽车制造业对下游行业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很有大局观,而且没有随波逐流,加入小轿车的行列。”

    杨立峰轻轻敲了一下沙发继续说道:

    “小轿车的前景看着一片光明,不但是资金进入,而且地方政府都是大力支持,现在各地都在上马小轿车项目。

    国内就是如此,很多时候喜欢不顾自身条件一拥而上,而一哄而上的后果是很快就导致结果饱和过剩,于是又下马。这样的折腾劳民伤财,可这样的教训已经上演了很多次,但还是没有任何改变,我担心小轿车到时候又会出现钢铁和水泥一样的状况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你没去凑这个热闹,而是独辟蹊径,选择了特种车辆行业。我认为这是可行的,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想法。”

    陆政东道:

    “安新汽车厂毕竟底子薄,想要去那样的大市场分一杯羹实在太难了。也就只能避实就虚了,其实说实话,我这不是什么大局观,而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安新这些年发展上不去,条件有限,我也就只有把能够利用的利用上,这是苦办法。真要是条件好点,我肯定在对接手安新汽车厂的要求上更高一点……”

    杨立峰一听不禁呵呵一笑:

    “政东,你别叫苦,你是知道省里的财政状况,资金我是没有任何办法的,我最多也就是动动嘴皮子帮着安新宣传推介推介。”

    陆政东笑着道:

    “省长的嘴也是很金贵的,能够帮着宣传宣传,这可是大好事,我在这里先谢谢省长了。只是省长,这样的企业也该扶持扶持吧?”

    两个人因为上次那笔财政资金的事情有了交情,关系拉近了一步,所以两个人都显得随意一些,陆政东自然是不光让杨省长口头支持,至少也还是要一点政策的。

    杨省长前段时间还让他帮着度财政难关,陆政东就没有要资金的打算,但政策他还是要的,他要的是奖励政策。

    省里出台了一个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作为对这类企业的奖励,但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并未被未纳入其中,陆政东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这个,陆政东见杨省长心情不错也就提了出来:

    “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部分奖励虽然是省财政上出,但这些企业发展起来给省里上缴的财政也会增加,省里到时候还有赚的,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