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_【第136章】 下定决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6章】 下定决心 (第2/2页)

作。看着一张张年轻而又沉着的面孔,秦时竹很是欣慰,在他们身上,他看见了国防军地朝气。总参谋部的全体参谋自秦时竹下达收复外蒙的开战令后,就一直在作战室忙碌,为了在第一时间掌握全部敌军动态,自发地形成了三班倒,此刻从旁边的休息室里传出了几声鼾声,估计是有几个参谋太过疲劳而在那里睡觉。张绍曾有点不好意思。正想派人去把手下唤醒,秦时竹微笑着予以阻止了:“他们很辛苦,就让他们好好休息吧,不要去吵醒他们。”

    “敬舆,你先把俄军在中东路沿线的兵力部署说一下。”

    “根据前线部队的报告,结合葛主任提供地情报和中东路各沿线车站的报告,外阿穆尔军区常规兵力主力共有6个步兵团、6个骑兵团,计60个步兵连和36个哥萨克骑兵连;此外。该军区炮兵、机枪等具有强火力地兵种实力也颇具规模,配置有6个机枪分队和7个教导队,另有直属军区的4个炮兵连、1个工兵连及其他部队……约有586名军官和21110名士兵,6600匹战马,各类火炮150余门。名为护路军,实际上完全达到了野战部队的水平。此外,据可靠消息,实际上外阿穆尔铁道旅的4个独立营也已划归护路军统辖,充当边防独立军团,参加护路巡逻。

    自从我们宣布出兵外蒙后,俄国又向外阿穆尔军区紧急增援15000名军队。这些新调入的部队都是俄国野战军。入路区前其肩章都未来得及调换,进入路区后才将‘红牌’换为‘绿牌’。”

    作战室里的紧张气氛开始上升,秦时竹转过头问葛洪义:“消息可靠吗?”

    “消息可靠,而且已为铁路员工们所证实。”

    “接着往下讲。”秦时竹对张绍曾地工作很满意。

    “至此。外阿穆尔军区所能控制的军队合计人数七万左右,铁路沿线共驻步兵三队,马兵六团,炮兵一队,人数接近四万,另外在哈尔滨一埠另行设置防兵三万余名。”介绍完俄国军力后,张绍曾又介绍本方,“我军在上述地区地驻军主要有13、14两个战备师。第28、33、34三个后备旅和第22、24、26、27四个预备旅,总兵力约7万,从人数上看,基本旗鼓相当,装备我军稍次,但差距不大,其中两个战备师地装备要强于护路军,我军的弱点在于4个预备旅训练不足。难以和敌人野战部队抗衡。因此在军力上略逊一筹……”

    众人点点头,这个评价还是相当符合实际地。众人继续听张绍曾介绍敌军的具体部署:“护路军主力为三个队。”张绍曾边说边示意旁边的白崇禧在作战室里地东北地区大沙盘上演示,“小诸葛”手执各色小旗,相当胸有成竹,张绍曾讲一路,他就将旗帜插一面。

    “第一队下设四个边队,总司令部驻博克图。

    第一边队扼守海拉尔一带,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三支队驻满洲里,第十三、五十一支队驻海拉尔,第六十支队驻扎赖诺尔,第十四支队驻免波河;骑兵第一支队驻海拉尔,第十支队驻海拉尔,第十一支队驻满洲里,第十三支队驻扎朗诺尔,第五十一、五十二支队驻免波河。

    第二边队扼守博克图,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二、二十九支队驻博克图,第四十四支队驻镇勒,第四、第五支队驻兴安岭;骑兵第五、第十六、第二十九三支队驻博克图,第四十七支队驻兴安岭。

    第三边队扼守富拉尔基一带,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十、十一、二十三、三十三支队分驻扎兰屯、成吉思汗、富拉尔基;骑兵第二十六支队驻扎兰屯,第二十七支队驻哈拉苏,第四十五支队驻成吉思汗及碾子山,第五十四支队驻富拉尔基。

    第四边队亦扼守富拉尔基一带,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十二支队分驻昂昂溪、烟桶屯、小蒿子三处,第三十九、四十支队驻富拉尔基,五十四支队驻喇嘛甸子;骑兵第十、第二十二支队驻喇嘛甸子、沙尔图两处,第四十四支队驻富拉尔基,第三十五、二十五支队驻昂昂溪。

    第二队,第四十二支队驻长春,第五十三支队驻采沙子;骑兵第三十八支队驻长春,第三十九支队驻采沙子,第三十四、四十八两支队驻窑门。

    第三队司令部驻横迟河子,同样下设四个边队。

    第九边队扼守一面坡,分配如下:

    步兵第四十支队分驻三家子、阿什河,第四十一支队驻山岭子、帽儿山,第十八支队驻乌吉密,第一支队驻一面坡,第五十五支队驻苇沙河;骑兵第三十四支队分驻三家子、阿什河,第十七支队分驻双城堡、帽儿山,第二支队分驻一面坡、乌亩密,第二十八支队驻苇沙河。

    第十边队扼守记河一带,其中分配如下:

    步兵第三支队分驻高岭子、石头河,第二十二支队驻核道河子,第九支队驻海林,第七支队驻牡丹江,第二十八支队驻磨刀石;骑兵第十二支队分驻牡丹江、磨刀石,第六支队驻石头河,第十四支队驻牡丹江,第三十一支队驻磨刀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