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坑穿越者_0099章焚书坑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099章焚书坑儒 (第3/4页)

时帝国尚未爆发“禁议”事件,战国议政之风犹存,言论之自由奔放依旧。连番大事激荡不绝,天下公议自然风起云涌。如今新官制颁行,可谓最切近士人利害的大政。士人历来是天下公议之主导阶层,辄遇关乎入仕生计地大政颁行,种种议论自然更是激切。然则,公议风行天下,毕竟还是有主流的。无论是士人,还是百业庶民,细细品味新官制之后,还是对新朝地气度与胸襟不得不由衷地敬服。即或是六国世族,除了狠狠骂几句背弃王道必遭天谴之类的大话,也实在无法找到一处可资攻讦的实际弊端。至少,新官制以及其后颁行的任官诏书中,多少煌煌大位,却没有一个皇族子弟!仅此一点,庶民们已经对老世族地任何攻讦都足以嗤之以鼻了。

    列位看官且品味一番帝国这一绝世创制的全貌。

    帝国新官制地总体风貌,完全体现了李斯对始皇帝阐述的总纲:以郡县一治为根基,以集权求治为宗旨,以施政治民为侧重,以治权集于中央为轴心。在此明白无误的总纲之下,帝国新官制从上到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施政体系。这一施政体系分为四级系统,层层辖制。从皇帝宫殿直到村畴乡野,一体纳入治道。

    其一,中央决策系统:皇帝系统。

    在帝国开创的官制中,所谓皇帝最高权力,不是仅仅由皇帝一个人来实施,而是由围绕皇帝建立起来地一个政务系统来完成。帝国新官制中地皇帝系统包括:皇帝本人,郎中令,尚书丞,奉常,卫尉,太仆,宗正。将作少府,大内,太子太傅。也就是说,皇帝总领九大机构,行使国家最高决策权力。在这九大机构中。主要的辅助决策机构是郎中令、尚书丞、奉常、宗正、太子太傅五大机构,其余四大机构为皇室事务机构。

    其二,中央政务系统:以丞相为轴心的三公九卿系统。

    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称谓,来自周室官制,为太师、太傅、太保,为远古官制中地位最为尊崇地三人。春秋战国之世,三公之实不在,三公之说犹存。多为对地位尊崇的权臣的一种敬意说法。帝国官制明确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便是确立了这三个机构的政务轴心地位,与周代三公地“协理阴阳”之类地虚事有本质地不同。帝国三公。各为一个系统

    丞相综合系统:开府总领国政,设左右丞相,亦称相国,多有下属事务官署。

    太尉兵政系统:开府总领涉军政务,以老秦国尉府扩大而设。

    御史大夫监察系统:开府,监察百官并天下郡县,以原御史署及原国正监扩大而设。

    三公之下为九卿。九卿者,分别执掌九大领域之施政系统也。之所以将九卿置于三公之下,其实际作用在于明确层级权力:九卿在三公领导之下施政,以保不政出多门。九卿之中,五卿隶属皇帝系统,四卿隶属三公系统。三公之四卿为:廷尉,治粟内史,典客,少府。

    九卿之外,帝国尚有若干散官机构,或归皇帝系统,或归三公系统。中央主要散官机构是:客卿,博士学宫,中尉,内史。

    其三,郡县施政系统:郡守县令为轴心的地方系统。

    郡官主要是:郡守,郡丞,郡尉,监御史,郡法官,郡卒史,主簿,断狱都尉,牧师令,长史。

    县官主要是:县令、县丞、县尉、县法官、狱椽等。职司与郡同名官一致。除此之外,县府有若干办事吏:道啬夫,仓啬夫,田啬夫,苑啬夫,厩啬夫。

    其四,乡官系统:最基层的三级民治乡、亭、里。

    这个最基层的治民系统。当从最下说起。据记载,秦时一县,土地大体在方百里上下,人口众多的县地面稍小,人口稀少者则地广。但总体说来。都比后世地县要大得多。为此,县以下分三级治理:

    最下施治单元为里,大体相当于后世的村。里设里正一人,统掌行法施政。里正之下。设里宰一人,里监门一人,伍老。

    十里为一亭,设亭长一人,统管全亭施政到民;亭有吏员四人:亭父,求盗,田典,牛长。不久之后,列位看官将遇到掀起天下大波澜的一个著名亭长刘邦。

    十亭组成一乡。乡官,以三老为最尊。所谓三老,本指上寿、中寿、下寿三种老人。作为帝国施治地乡三老。大体是八十岁上下地三位老人。执掌民风民俗教化,以利法令推行。是以列位乡官之首。乡政地真正施治官吏,是有秩、啬夫、游徼。

    如上四大系统,非但在战国末世堪称宏大奇迹,即或在今日看去,也渗透着浓郁的系统管理思维。帝国对施政系统地四层级分割国、郡、县、乡,两千余年后仍被看作国家治理的黄金分割法则,以至在整个人类世界都成为国家治理地通行划分。那时候,已经开始衰落的西方地古希腊还是城邦制,不知大国系统为何物;罗马帝国还在萌发阶段,更不知千里万里的大国为何物;世界其他地区的族群,也没有涌现任何一个具有如此规模的国家,当然更谈不上有宏大的国家治理思维。也就是说,秦帝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开创了宏大的国家行政系统,而且一次到位,具有后人无法触动其根基地科学性。如此宏大的文明视野,如此深远地历史洞察,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后人尚且如此,已经习惯了施治松散的战国人民,如何不感到惊心动魄的新潮扑面而来?

    然则,老百姓更看重效用。在士人世族对新官制的一片惊叹之中,天下黔首却更多地关注着皇帝对新朝官员的发布。毕竟,只有具体地主政官员,对老百姓才有着直接地利害。果然,新官制诏书颁行旬日之后,皇帝地第一道拜官诏书跟着颁行了。皇帝诏书拜定的中央高官是:

    三公: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

    太尉王贲

    御史大夫冯劫

    九卿:廷尉姚贾

    治粟内史郑国

    典客顿弱

    郎中令蒙毅

    奉常胡毋敬

    少府章邯

    太仆马兴

    宗正嬴腾

    卫尉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