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4 章、北圣防卫巧 (第2/2页)
第二说历史:绿牡丹的祖先在唐朝时,当过铁梁王母。李家就宣布无主的铁梁子是他家的地盘。白牡丹的祖先在宋朝时是铁梁王母,韩家就说:铁梁子连着西六坝以东的麋鹿岭,是韩庄的属地,以铁梁河为界,归属韩家管。明朝时李家讲:麋鹿岭连着铁梁子,是李家本土;于是抢回。清朝前期韩家收回。后期李家收回。 李、韩两家的祖祖辈辈,就是为了争夺铁矿的所有权、铁梁街的管辖权,而成为世仇冤家,经常打得难分难解。绿牡丹的远祖得朝庭赏赐而实力大增,为了防卫韩家军,将铁梁子的西面,顺着梁子开凿成刀切的、高三十来米的绝壁,使韩家军无法直接攻上铁梁子。同时将打凿下的铁矿石,运上倒西岭,筑成长城似的高墙。随即在铁梁子‘切壁’以下的丘陵地带,特意栽植了密密麻麻的长刺荆棘树,把韩家军隔绝在麋鹿岭之外。这就等于设了三道防线。韩家军队采用火烧战术,不但在干燥天气,烧掉荆棘树;而且用大群孔明灯吊火把,从空中投柴火,两次烧毁铁梁街。到了清朝后期,两家战事更为频繁,铁梁街就没有人敢居住。整个铁梁子,任由风和飞鸟传种,长满了速生的杂草、泡桐、构皮树、麻柳树、黄葛树等。由于铁梁子西面的“人工凿岩”很高,韩家军一直没有攻上去,打仗往往在其它地方进行。倒西岭上的高墙壁,就没有起到作用。李家就用填墙壁的铁矿石炼‘茅铁’(苏钢),运到中坝、外地市场,平价供铁匠们用。我的老祖一代,为了防备韩家攻击,在倒西岭和峡谷顶上,构筑了碉堡。大哥(李白鹤)、嫂嫂(千秋万代金银心)进行了加强和新建。我在学‘防卫工事专业’期间,到过居庸关以北的长城;到过西安、南京、会理、巧城镇等城墙上,参观、研究。认为它们在当时起了重要作用。但到了现代,皆经不起飞机和重炮猛轰。自己祖宗建造的碉堡,更是不堪一击。我学成专业后,就对倒西岭的防卫工事,进行了改造和重建。起名为《狮子口养蜂场》。 第三、说现在防卫系统:主要是‘狮口暗堡群’的建成。 李绿婵看着自己设计、建成的堡垒,常常感慨万千。想起那时,六才鸮管理奴隶,他虽然没有明说解放,但实质上已经被他宽松了。所以奴隶们(现在是兄弟们)十分听我指挥。就很顺利地建成了这一系列防卫系统。这是兄弟们的功绩:
其(一)、两侧“高崖壁对称星布暗堡群”两百个:用母亲设计的“简易切石机和高硬质合金刀片,‘菊记’五金厂生产提供。炭火机车引擎带动电机发电,供应动力。”在绝壁上深入一米以内,切割打凿成“暗堡”,绳梯上下,不用时收起。射击窗一律面向后侧,射击阶梯坡上的敌人后背。每个堡垒五人,十天轮休,配置十天饮食,四挺轻机枪,五支“五十响型轻快枪”,以及足够多的子弹和手雷。基本上各个堡垒负责十米左右一段:封锁阶梯和斜坡。单凭这一群防线,就足以数十次消灭阶梯坡上的敌人。 其(二)、“狮子大张口”。整个峡谷建成仿佛“坐雄狮”。台地内二十挺高射机枪防守。石阶梯顶的石质箭楼,改造成暗堡群,配置轻、重机枪各三十挺,正面歼灭敌人;箭楼下是走道,上是新建厚二十米,宽四十米,长八十米的大型石拱桥,桥上覆盖三十米厚的层层沙袋,承受飞机和大炮轰炸。正面远望,好像狮子头。桥下的箭楼仿佛狮子大张口的牙齿。单是这道雄关,也足以数十次消灭上阶梯坡的敌人。 其(三)、“雄立双脚暗堡群”。狮子两条前脚,顺着高悬崖向内倾斜十来度,用长钢钎一层一层打出“钢棒洞”,用绿牡丹自制的“高号”水泥,配方灌入洞内,插进圆钢棒,与“青钢石”质的坚硬岩石凝结一起。表面厚三米,密布钢筋,高质混凝土浇注,与岩石结为不可分离的整体。设置有层层“内腔”。 表面光滑无法攀登,但却故意长满强度弱的绿色植物“爬壁虎”和淡黄色“无娘藤”。“内腔”是暗堡,层层设置机枪和手雷,从正面直对铁梁子和大沙坝;侧后面对阶梯道和草坡,快枪射击和投手雷轰炸。 双脚对称式,但不同射击角,能相互保护。远处看外表十分简单,看不出有什么设防和射孔。形成一种迷离工事。既可打击敌人,也是为了保护谷口前侧两壁柱状高崖,不被敌人轰塌。整个建筑起保护高崖、抗击炮轰、以及反击作用。 敌人步兵要进攻,就要受到“双脚暗堡群”、两侧‘高崖石堡群’、以及“狮子口地堡群”分别或一齐阻击。 其(四)、自动陷阱。万一敌人攻进了狮子口,狮子口后设置有三道伪装巧妙、机关控制、自动张合开关的横长陷阱。敌人非陷入不可。 地堡、陷阱,平时用于养蜜蜂。蜂蜜的产量,高出“养蜂专业户白嫂子的半倍”。这也是六才鸮指导的技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