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 南越和秦无复 (第1/2页)
永安城,紫禁宫,修身殿。 李沧登基以来,修身殿俨然成了大唐最重要的地方,并且是没有之一的。 事关大唐的未来走向,以及那些不能摆在金銮殿上明面商讨的重要事情,都是在这里做出决议的。 殿内,除了固定的李沧和秦子牧两人之外,还有兵部的陈俊东和何必鹿,莫本元万江林和高原海等几位老将,不过殿内气氛十分严肃,大家都没有说话,空间仿佛凝固了一般。 大家不是没有话说,而是刚刚才吵了一架,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形成了僵局,才变成了如今的局面。 手底下的大臣吵架,李沧没有帮任何一方。 相反,他还很欣慰能看到这一幕,因为他们不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而是为了大唐的强盛而吵。 秦无复的事情,终于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 但他给大唐所造成的影响之大之远之深,在几年之内都是不能消除的。 李沧把镇守东北的伏援和守护西南的陈达调了个位置,并且是整套人马都互换,他不是不信任伏援,而是事情已经发生,就已是无法挽回了,而且伏援都已经被贬级处理,若是此时再说什么,反而有些秋后算账的意思,李沧是个聪明人,绝不会做这种事的。 相反,李沧让伏援离开东北前往西南,实际上反而是在保护他,因为先是狠狠降级,再强制性地调离老本营,怎么看都是在处罚,这样一方面可以维护君王的威严,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朝中大臣无法再进行弹劾了。 但就像人要吃饭一样,大唐的征讨大业还是要继续的。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之前所商量的先打南越,现在是否还可以继续? 刚才大家所争论不休的也正是这个问题。陈俊东和莫本元各执一词,原本还十分激进的万江林却噤声两不相帮,剩下几人或赞同陈俊东,或赞同莫本元,两方谁也不服谁。 兵部尚书陈俊东持反对意见,原因很简单,陈达的大军经过数年的训练,在水战方面还是不能与南越军一战,何况是刚刚从北方过来的旱鸭子?估计刚刚登上船就先头晕吧,仗未打,气势上便先输了一大截,如何能赢? 金吾将军莫本元则是认为,因为秦无复的事情,伏援以及他的十几万大军此时正憋着一口气,或许可以利用这一点,一鼓作气打过沧澜江。 陈俊东反问道,若是打不过去,岂不白白牺牲了十几万将士的性命。 莫本元回道,所以要想一个万全之策,比如让西蜀军一起夹攻。 数月前,西蜀的飞水关出动数百守兵,配合陈达的征南大军攻打南越,而杨骁的丁卯营则趁着这个机会,摆脱眼线,秘密潜回锦官城,一举击溃了鲁章之子鲁修海的叛军,为苏有方掌控西蜀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唐适时的军令,还有杨骁的默契,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关系? 原因很简单,杨骁在飞水关之时,就曾接到苏有方的密令,而涪陵关的孔诚,之所以在二月十六那晚突兀地出现在锦官城外,也是苏有方的手笔。苏有方虽然处于监视之下,却还是发出了两份最重要的密令,一是孔诚在城外制造混乱吸引注意力,二是杨骁趁着城内守卫空虚救出鲁章一击制敌。 当然,这其中也有风险,若是杨骁或者孔诚其中一人不配合,又或是在行动过程中有任何闪失,那么都有可能失败,不仅杨骁孔诚,就是苏有方也是有性命危险的。 所以运气也是很重要的,它这次站在了苏有方这边,所以他现在是西蜀第一人,而鲁修海,估计坟头的草都有几尺高了。 陈俊东问道,能有什么完全之策?应该趁着秦无复刚刚打下前韩,根基未稳,打他个措手不及。 莫本元则把刚才陈俊东的话给丢回去了,怎么打?伏援的二十万大军打了十几年都没能攻下风阳城,陈达的大军,水仗还行,攻城?呵呵了。 陈俊东原本就黑的脸显得更黑了,可他也没话好说,总不能也说一句“想个万全之策”吧? 但殿内气氛过于凝固,也就显得有些尴尬了,于是李沧咳嗽了一声,朝秦子牧使了个眼色。 其实没有李沧这眼神,秦子牧也是准备要说话的,他朗声说道:“众位老将军,我有个事情想不明白,还想请教几位老将军。” 陈俊东和莫本元都在气头上,李沧今日估计是不宜开口,所以接口的反而是平时不怎么搭理秦子牧的万江林。 伏援栽了个大跟头,在场众人属万江林最激动了,他和前者是几十年的生死兄弟,但伏援这次实在是有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