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快到钱包里来_第十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第1/2页)

    晋王也翻阅过谢之的卷宗,谢之的卷宗上,重重蛛丝马迹都表示,谢之就是多年前肇启帝埋下的棋子,这样的人,自然不能让他在涂山城之事上立下大功,否则只会助涨了皇帝的势力。何况这个时候居然有人帮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谢之说话,岂不是更加证实了谢之是皇帝的人了?

    肇启帝看着表情平静无波的晋王,这么说,晋王应当是早就坐下了安排,否则也不会这么云淡风轻。

    "涂山城之事,就连前任丞相初大人都已经罢官,谢之当时信誓旦旦,此时也不应该找什么借口吧?"一旁的大臣含沙射影。

    这个场面对于谢之而言,早有准备,不过他还是不明白,为何名利之前,这么多的人看不透?

    "谢将军,你自己以为应当如何?"肇启帝开口问道。

    "依律,应当是流放。"谢之对曌国律法很清楚,肇启帝思量片刻,然后道:"流放就免了,你也罢官回乡吧,永不录用。"

    "罪臣,遵旨。"谢之对肇启帝行礼,肇启帝道:"退下吧。"

    谢之离开后,晋王道:"陛下对于涂山城,可还有什么好的对策?"

    "正邪两道经此一役,应当也是元气有所伤,二皇弟,你觉得应当如何?"实际上,涂山城的事情肇启帝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正邪两道都在,若是派兵出去,未必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从奏折上看,这件事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想来正是晋王需要的。

    "臣弟以为,不妨维持现状。"晋王道:"从奏章上来看,涂山城有伤亡,也就是在那么数日之内,现在涂山城的百姓,尚能度日,并且邪道也未再杀人。邪道与正道僵持之中,若是对城中百姓再有什么不利,也是不智之举。"

    "若是放任不管,岂非丢了我朝廷的颜面?"一名大臣站了出来道:"朝廷应当优先百姓安危,邪道行为素来令人不齿,若是就这么放任,又怎么对得起这些无辜的百姓?"

    "那若是派兵围剿,反而让百姓陷入更大的危险又当如何?"一名大臣立刻反对:"难道大人就不怕邪道以百姓为要挟?何况大军调动,本就消耗极多,怎么可能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

    "难道就这样放任正邪两道互相厮杀,残害百姓,并将朝廷视若无物?"一时群情激奋。

    "你们若是觉得派兵不对,何不像个办法出来?"

    "正一天道与太乙玄道都在涂山城外,邪道势必不敢大肆动作,雪薇仙子以及太玄道长都已经去处理了,既然正一天道与太乙玄道都出面了,这次也就应该像三十年前的封魔山大战一战,朝廷不能派兵。"有人提起了三十年前的封魔山大战。

    朝堂上一时间争论不休,实际上肇启帝只是放任台下的大臣吵闹。肇启帝与晋王都很清楚,处理的方法只能是招安。若是出兵,那么肇启帝与晋王势必要开始争夺兵权。

    何况涂山城之变对于朝廷而言如此突然,但是就事情本身,若是没有长时间的准备,怎么可能突然在这个时候发难?这么长的时间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难道不是朝中有人放纵?为的就是今天这个局面。

    初丞相已经罢官,现在看来,在朝堂上,肇启帝的势力已经不如晋王了。

    "请圣上裁决。"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一时之间大臣们立刻将这个皮球踢给了肇启帝,肇启帝放下手中的奏折,看了一眼突然之间一致对外的大臣们,不免笑道:"诸位不是都有高见么?何不继续吵下去?"

    所有大臣都不说话,他们很清楚,皇位上的这个皇帝,看似温和,实际上手腕极多,否则当年如此劣势的肇启帝怎么可能今日坐在皇座上。京中朝堂因为皇帝与晋王的权力之争,整个京中乱成一片,然而曌国的地方,依然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其中手腕可见一斑。

    "臣等知罪。"众大臣欠身,并道:"一切听凭陛下裁决。"

    方才那把矛头指向肇启帝的,第一个说圣上裁决的,应该就是晋王的人吧?

    "既然如此,着礼部,为邪道盟主封一称号吧,此事先招安处理。"肇启帝看了八方风雨吹不动的晋王,看来涂山城现在是拱手让给了晋王了。

    谢之离开后,并不知道朝堂内部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只是自己已经被贬官,现在留在京中也没有什么意义,正好回家处理善后,然后浪迹江湖才是。

    "谢大哥是住在这里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