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85-1 (第2/2页)
之间另有约定的,仍然应当是以保护物权为主、保护债权为辅。换言之,带普通法锁的返还原物请求权可以转换为返还财产请求权,返还之物,可以是原物,也可以是原物的替代物或者是与原物价值相当的财产包括金钱。 普通物权法中的“返还原物”及其请求权,基本上是不对称的单方面的物权请求权,是有权占有一方对于无权占有一方的物权保护请求权。它不是常态的和机械化作业的形式,是从或然性事件中发生的侵权与反侵权的斗争。因为事发偶然,所以发生的机遇与概率相当的小。 带普通法锁的返还原物请求权向深度改良,则应当升级为担保法锁关系,可以提高返还原物请求权的可靠性。 2.担保物权法中的深度改良 同理,如果是带担保法锁的返还原物请求权,原则上应当是以保护债权为主、保护物权为辅。但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的,应当是以保护物权为主、保护债权为辅,不过,这种概率很小。因为是担保物权法,物权模式、物权目标与物权价值观与普通物权法有些差别,如优先受偿权的标的是价款,不是标的物。换言之,带担保法锁的返还原物请求权是直接转换为返还财产请求权,返还之物,可以是原物,也可以是原物的替代物或者是与原物价值相当的财产包括金钱。 担保物权法中的“返还原物”及其请求权,基本上是对称的双方面的物权请求权:对于债权人的返还原物请求权,主要是在建立担保法锁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返还借去的金钱,这是担保物权法的主流,即是为清偿债务而立的债务关系法或者物权保护法;对于债务人的返还原物请求权,主要是在解除担保法锁后债务人要求债权人返还被抵押、被质押的原物,但无权要求返还原物的除外,这也是担保物权法一个硬币的第二个面。 担保物权法中的“返还原物”及其请求权,是常态的流水作业式请求权,“你还我债,我还你物”是质权中最典型最常见的现象,是从必然性事件中发生的债权与反债权的斗争。因为事发必然,所以发生的机遇与概率很大。 担保物权法中的“有权占有人”和“无权占有人”比普通物权法中的“有权占有人”和“无权占有人”复杂一些,如债权人(非所有权人)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权占有人”、在一定条件下是“无权占有人”;同样地,债务人(所有权人)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权占有人”、在一定条件下是“无权占有人”。普通物权法中即使有普通法锁关系,“有权占有人”和“无权占有人”基本上是定向的,当然是容易辨识的,不会在“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之间发生太多的漂移。
3.制度物权法中的强制改良 其实,制度物权法中的“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就总体上来说是最容易辨识的。因为返还原物请求权之标的物大多数是固定了物权人,且固定了物权,流通类之标的物仅占返还原物请求权总量的少数。物与物权不流通,当事人之间不发生物权关系、法锁关系或者交易中的信托关系,返还原物请求权是简单易行的。但是,反过来说,就全民所有的流通类之标的物,返还原物请求权可能更加复杂一些,因为政府与企业是全民所有的流通类之标的物之信托所有权人,对于全民财产的管理人监管失范,会将简单的问题弄复杂,甚至于让返还原物请求权变得很尴尬。 制度物权法中的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最大特点,是法律工具很完备、惩罚措施很严密、给无权占有人的打击力度很大,有的返还原物请求权是普通物权法和担保物权法中所没有的严厉措施。如拘役、劳动教养、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等,这是其他物权法系所没有的严厉措施。依行政处罚、刑法制裁来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是制度物权法最常用的手段。在特定条件下,普通物权法或者担保物权法中的极端返还原物请求权,是可以转化为或者说升级到制度物权法中的返还原物请求权的高级档次上来的,不过发生的概率是极少见的。其实,制度物权法中的返还原物请求权多数是“返还金钱请求权”,因为无权占有人侵占国家的财产多数是侵占国家的钱财。 需要注意的是,返还原物请求权是一个法制体系,仅仅运用普通物权法中的规则来实行是远远不够的。返还原物请求权应当与返还财产请求权实现大联合,普通物权法应当与担保物权法、制度物权法实现大联合。很多时候,权利人要熟练地运用系统论来改变陈旧的物权观、立场、观点与方法,继而建立最佳的物权保护模式,从而收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34条 相关名词:【物权确认请求权】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通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中翠华街89号2401室 邮政编码:510630手机:13026889717 电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