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88-1 (第2/2页)
物权法制的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物权法从起草到出台,到应用,到现在,社会上质疑物权法的人较多,“物权法无用论”曾经一度盛行,现在不排除仍然有人持这种观点。2005年8月9日,本人参加广东省****会法工委组织的修改物权法草案大讨论。大家发言很踊跃,很热烈,提出了大量宝贵意见。在会上,广东省一名陈姓的著名律师直指物权法草案(第三稿)“没有用”,说是它用许多法律拼凑而成的产物,不如不出这种法律,一出就乱套了。当时及至以后几年来,本人也一直怀疑物权法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后来,在一年多时间里,在物权法出台之前,本人向官方提交了几百条建议,全部石沉大海。 9年来,我开始认真学习研究物权法,结果越学习体会越深,越学习越有滋味,已经到了如痴如醉、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了。我不再认为相信“物权法无用论”了。我不是法律系科班出身的,而我能够写出数百万字的学习心得;我阅读过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数以千计,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什么心得出来,唯独能够写出很多的研习物权法心得并形成了巨著,这足以说明了一定的问题了。殊不知,在法学界,出版发行物权法专著是最多的,而且这种势头是经久不衰的,这同样地足以说明了一定的问题了。 几年来,我每次逛新华书店时,注意到购买物权法和物权法法理读物的人越来越多,写作物权法论著的人也越来越多,并且质量越来越好。随着物权法普及工作的深入,人们对于包括“返还原物请求权”在内的物权保护制度越来越有兴致,受惠面也会越来越大。 返还原物请求权有很深的哲理和深奥的法理,底蕴与韵味很足,这是一般民法所不及的境界。它与其他条款一道众星捧月,形成了无可置疑的人气场与景气场,法律影响力随之增强。 第四,“返还原物请求权”及其相关的物权请求权,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应用前景不可估量,可以为广大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救济。 “返还原物请求权”是很特殊的物上请求权,它不仅仅适用于物的所有权人,而且还适用于大量的物的占有权人。我国目前仍然有7亿农民,承包和转包的土地名义上是集体的,光耕地就有19亿亩。农民阶级遇到困难,遇到土地使用权(承包地、自留地、四荒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的使用权)被侵占、被剥夺,农民们同样有权启动“返还原物请求权”的程序,讨还土地使用权或讨还地役权。几亿农村居民和几亿城市居民都有不同面积的地役权,甚至于不动产承租人也可以享受地役权,按照物权法的设计,“返还原物请求权”可以扩及地役权中所享用的土地。
在城镇里有2亿多打工一族,背井离乡以后,他们要租赁他人的房屋居住,如果业主侵犯房屋的承租权,他们也可以使用“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手段来为自己讨个说法。另外,城市里有几百万购买房屋的准所有权人,他们购买房屋上当受骗以后,同样地,也可以使用“返还原物请求权”来为自己维权。还有几千万租赁他人铺面、商场、写字楼等经商人士,他们的不动产使用权受到侵害之时,同样地,也可以使用“返还原物请求权”来为自己维权。 总之,“返还原物请求权”是弱势者们的好帮手、好伙伴、好律师,能够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得到同情与支持,并且能够得到救济。如果把返还原物请求权仅仅当作所有权人的一项专利,把非所有权人的返还原物请求权拒之门外,那显然是对于物权法规定的误解;同理,如果把返还原物请求权仅仅理解为“返还财产请求权”,把非财产之物统统清除掉,那显然也是对于物权法规定的误解;同理,如果把返还原物请求权仅仅理解为普通物权法的专利,认为完全不适用于担保物权法和制度物权法,那显然也是对于物权法规定的误解。申言之,物权法之“返还原物请求权”,是基于一般均衡原理和系统工程原理而设立,法律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公平合理性更好一些,具有专长性的法律意义和难能可贵的指导意义。 当然,守法而善良的动产、不动产所有权人,有了民法通则“返还财产请求权”,又有了物权法“返还原物请求权”,成为“双重保护”的宠儿,应当更放心了,心里更有着数了。 注释: ①张新宝《物权保护的几个问题》,载《物权法名家讲座》第18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引文出自[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法》(上卷),张新宝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54页。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34条 相关名词:【返还原物请求权】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通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中翠华街89号2401室 邮政编码:510630手机:13026889717 电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