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89-1 (第2/2页)
必过于苛刻与计较,应当权衡轻重与利弊,该容忍时就容忍,该放弃时就放弃。 所谓可容忍的有正当的、轻微的妨害,没有硬性的规定,只有弹性的技巧。比如,妨害时间上是“就短不就长”;妨害空间上是“就小不就大”;妨害实质上是“就轻不就重”;妨害关系上是“就利不就弊”;容忍程度上是“就宽不就严”;容允结果上是“无伤大雅”、“拿得起放得下”、“不扩大妨害范围”、“浅尝辄止”。 二、两种性质相近的物上请求权 排除妨害请求权与消除危险请求权是个性质相近的交叉性概念,消除危险请求权很多是由排除妨害请求权升级而来的。因此,这两个请求权,有时候是单独行使的,有时候是合并行使的。物权法第35条的规定,总称是“排害除险请求权”,说明了两者之间是非常接近的物权保护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担保物权法和制度物权法中的排除妨害请求权与消除危险请求权相对清晰一些。 1.合称排害除险请求权 排除妨害请求权与消除危险请求权,合称排害除险请求权,既然是个交叉性概念,就有合并行使的可能性。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排害除险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和消除危险请求权,不仅仅针对纯物权,而且还增加了精神物权。有时一个标的物上会出现纯物权的请求权和精神物权的请求权两种混合请求权。 第二,排害除险请求权,并不局限于物权的内部矛盾。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以派生出外部矛盾。如两栋楼房之间妨害透光、通风、通行等矛盾;居民楼房里开设卡拉OK厅影响休息、睡眠的矛盾,或者开设大餐馆很大油烟污染空气的矛盾等,这些由“外部物权”引起的派生的物权妨害,也属于排害除险请求权之内。 第三,排害除险请求权,在一个物之上,有时可能产生多个不同类型的请求权人,产生一级、二级、三级等多级请求权人。 第四,排除妨害请求权与消除危险请求权,没有多少明显的界限,其概念、主体客体、请求权的行使、适用法律和诉讼时效界限不太清楚。妨害、侵害、损害的界限也不太清楚,干脆将“三害”归为一害—“妨害”,干脆将排除妨害请求权的5项内容——试探性妨害、进行性妨害、干扰性妨害、中伤性妨害和侵占性妨害,移植到消除危险请求权上来,干脆该照搬的照搬。
2.异同之处 物权法第35条规定:“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此项规定,包括了排除妨害请求权和消除危险请求权两种物上请求权。因是紧密交叉性概念,有时候可合并为一种物上请求权。或者统称为“排害除险请求权”,或者从以上两种称呼中选择一种(只要贴切)即可。 消除危险请求权与排除妨害请求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排除妨害请求权,包含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不能容忍的妨害现象或者妨害行为。请求排除妨害,是权利人要求施害人怎样作为或者怎样不作为的一项被动的救济措施。当妨害达到一定的危险程度时,请求排除妨害便会升格为请求消除危险。消除危险请求权,包含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更加不能容忍的危险现象或者危险事实。请求消除危险,是权利人要求施险人怎样作为或者怎样不作为的一项被动的救济措施。但是,在紧急避险时,或者说遇到人身、财产安全面临威胁时,权利人可以自行消除危险。 申言之,排除妨害,就是排除一般性的、不具危险性的妨害,排除妨害请求权就是权利人向施害人提出的一般性的请求权;消除危险,就是消除突发性的、具危险性的妨害,消除危险请求权就是权利人向施险人提出的紧迫性的请求权,必要时权利人可以单方面消除危险。并且排除妨害请求权,一般是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物上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除了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物上请求权以外,还可能发生在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物上请求权,此时被请求者不是施害人、而是消除危险的义务人。 审判实践中,权利人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不需要证明相对人具有过错,只需要证明其享有物权的标的物被他人妨害或遭受危险即可。同时妨害仅限于可容忍的范围内才得以适当考虑免责,危险是不能容忍的对象。因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的费用,由妨害或者施险的责任人承担。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可不限次数,以达到权利人的物或者物权圆满的目的为一次。鉴于这两种(可合并为一种)物上请求权的特殊性,行使物权时可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35条 相关名词:【排除妨害请求权的类型】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通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中翠华街89号2401室 邮政编码:510630手机:13026889717 电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