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96-1 (第2/2页)
的,车前杠、车身、车玻璃、发动机等等方面,都可以列入“毁损的危险”的对象来统一规划、统一负责。 在侵权责任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中,标志着责任人不光是要对产品质量负责,而且是要对“毁损的危险”负责。日本是个重合同守信用的国家,在日本民法典中,他们特意加进了《汽车损害赔偿保障法》、《制造物责任法》等法律。这些法律本来是公法的内容,却变成了私法的规定。在日本,政府的汽车损害赔偿责任再保险事业、汽车损害赔偿责任共济保险事业及汽车损害赔偿保险事业,均有系统的法律法令。日本企业敢于大胆地经常实施大规模的汽车召回、更换制度,是有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制度和财产保险制度,并且背后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财团的大力资助。否则,汽车企业如果面对无援助的召回几万辆、几十万辆汽车那是会赔穿的。日本政府和日本运输大臣深知放水养鱼和汽车“毁损的危险”的大道理,更能够将“召回制度”和更换汽车制度当作一项大事来抓紧抓好,从而树立了日本汽车在全球消费者的良好形象,一直占据世界汽车市场的很大份额。 二、一般分类 更,即更改、更新、更替;换,即改换、替换、交换。更换,即为更改、更新、更替、改换、替换、交换而变换、撤换。 更换的请求权,是基于被毁损标的物而提起的更改、更新、更替、改换、替换、交换而变换、撤换的请求权。对于不宜于修理、重作的或者修理、重作不合格而报废的被毁损标的物,权利人均可行使更换的请求权。 1.更改的请求权 此类请求权,在知识产权方面使用得较多。如著作权人的书籍、文章、字画、雕塑被剽窃或者被篡改,著作权人可以行使更改、停止侵权的请求权。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被假冒,专利权人可以行使更改、停止侵权的请求权。商标权人的注册商标被假冒,专利权人可以行使更改、停止侵权的请求权。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更改设计请求权,更改被毁损物品的修理、重作等请求权等等,都是更改的请求权。 2.更新的请求权 此类请求权,在机器修理、电器修理方面使用得较多。如侵权人、责任人毁损了汽车零部件,即使原汽车零部件是旧的,请求权人可以请求用新的零部件来更新、替换;侵权人、责任人毁损了电视机零部件,即使原电视机零部件是旧的,请求权人可以请求用新的零部件来更新、替换;侵权人、责任人毁损了计算机零部件,即使原计算机零部件是旧的,可以请求用新的零部件来更新、替换。 当然,上述的更换是狭义的更换。广义的更换,是完全的物的更换。被毁损之物是报废或者接近报废了的,并不是更换几个零部件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全部更换。比如,一辆自行车被汽车碾压过,证明已经是报废了,尽管有几个零部件是好的,但原则上应当是全部更换,而不应当是部分更换。所谓“更换的请求权”,主要是从“广义的更换”来定义的。
3.更替的请求权 此类请求权,在毁损较严重的标的物方面使用得较多。如侵权人、责任人毁损了几棵果树,果树死了或者复活困难了,请求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责任人以毁损一棵赔偿几棵并保证栽植成功来更改代替。 4.改换的请求权 此类请求权,在毁损较肮脏的标的物方面使用得较多。如某农村居民楼底层适合做士多百货小店,承租人却用来做饮食店,将房屋弄得很肮脏,成天乌烟瘴气,人声鼎沸的,隔壁左右很有意见。此时,出租人可以请求承租人改换经营项目,撤除饮食设备,将承租的房屋打扫干净。 5.替换的请求权 此类请求权,在毁损物品较频繁的标的物方面使用得较多。如某承租权利人承租某型号的机床,由于设备经常出故障,出废品,承租人可以请求出租人用另外的机床替换现用机床,或者用另外的车刀替换现用的机床的车刀。 6.交换的请求权 此类请求权,在毁损物品互有责任的标的物方面使用得较多。如来料加工方面,发包方的原材料、半成品中有不合格品、次品,承包方的成品件中也有废品、次品,在这种合作的范围内,可以相互交换不合格品和次品,由此产生交换的请求权。 以上6种更换的请求权,均为简单的列举,实际情形比这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学习物权法,应当活学活用,应当将困难和问题想得多一点,解决的方法与措施周到一些,请求权的生效就容易一些。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36条 相关名词:【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通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中翠华街89号2401室 邮政编码:510630手机:13026889717 电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