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101-1 (第2/2页)
诉法之类民法体系,第二个层面(中层)是关于财产的保护与限制之类的行政法、行政经济法和行诉法体系,第三个层面(高层)是以刑法和刑诉法为代表队的刑法体系。宪法规定的物权保护与限制,应当是最高层并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模式。不过,宪法规定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第二、第三个层面,也点缀了第一个层面,是综合性的物权保护与限制模式。 本章前六条就是有针对性地规定狭义的物权保护。本条就是笼统地规定广义的物权保护,包括单一保护、合并保护和单一追责、合并追责。 本条款很重要。因为中国物权法没有德国物权法那么系统、全面,尤其是侵权责任请求权略付阙如。因此本条作出一个总结性的规定,防止物权保护出偏差,防止单打一,防止走极端。 物权请求权是以保护标的物和物权为中心的请求权,并有选择地适用侵权责任请求权。补偿的基本形式,有物的补偿、物权的补偿,除此之外还有价值的补偿。物的补偿,可以适用实物的补偿,也可以适用价值的补偿,也可以两者并用。物权的补偿可以是恢复原有物权状态,也可以是升级物权状态。物权请求权,主要见于物权法,以物权损害赔偿为基调。 侵权责任请求权,是以保护财产价值为中心的请求权,并有选择地适用物权请求权。补偿的基本形式,是价值的补偿,对于标的物的补偿规定得比较少,对于物权的补偿规定得很少。侵权责任请求权,主要见于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 三、物权化方针 物权保护的物权化方针,是依据物权存在与发展的规律性来进行规范、调整的指导方针。其目的在于,协调和处理好各种法律关系以及法锁关系、物权关系、信托关系、排他关系、合同关系、对世关系,使得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趋于合法的圆满状态,依法厘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不同等级、性质、数量、环境、证候、状态的物权,应当对应不同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法律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物权来进行原则性、指导性、建设性的统一规范与调整的,至于哪些需要单独保护、哪些需要合并保护,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指导。 第一,普通物权法之物权保护的物权化方针,是在重点保护所有权基础上并兼顾保护他项物权的物权保护制度。因为所有权是全能式物权、他项物权是非全能式物权,故在大多数时候,所有权保护是最受法律保护的对象。诚然,所有权有涉民和涉公之分,有专属、专有、专控和一般之分,还有制度信托和一般信托所有权之分。民事责任的10种类型,本身是属于普通物权保护模式的规定。违反普通物权法之规定,破坏物权保护的物权化方针,就一般情势而言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特定情势下需要承担行政责任甚至于刑事责任。
第二,担保物权法之物权保护的物权化方针,是在重点保护债权(他项物权)基础上并兼顾保护所有权的物权保护制度。因为担保债权有优先受偿权和特定的占有控制权、处分支配权等项权利,所有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财产是等待处分的财产,故对于第一种物权化方针进行了重新规范与调整。民事责任的10种类型,也可以为担保物权法之物权保护提供救济,但信托责任一般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违反担保物权法之规定,破坏物权保护的物权化方针,就一般情势而言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特定情势下需要承担行政责任甚至于刑事责任。 第三,制度物权法之物权保护的物权化方针,是在重点保护公共利益基础上并兼顾保护其他权利人相应权利的物权保护制度。因为公共利益涉及到大多数人或者很多人的利益,重点保护公共利益是每个国家的不二选择,故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物权化方针要进行重新规范与调整。民事责任的10种类型,也可以为制度物权法之物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但表示方法是有些不同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主要由制度物权法来具体规定,责任类型有数十种之多,本文只是列举其中的一部分。至于,从民事责任升格至或者合并至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原则上,执法时应当注意宽严相济,不能随心所欲。 物权保护的物权化方针,是贯穿于整部物权法之中的,只不过是人们的认识程度不同而已。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在各种物权现象中抓住物权本质,在繁琐的物权关系中找出物权保护的规律性。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在掌握物权保护模式中提纲挈领,轻车熟路,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结果。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38条 相关名词:【物权的保护】【物权的两种保护模式】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通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中翠华街89号2401室 邮政编码:510630手机:13026889717 电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