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115-1 (第2/2页)
交易的安全;后者是以保障财产交易为中心的保障法,对于如何保障其他的财产权则不很清晰,权利与责任的层次不分明。 第二,财产来源不尽相同。前者有些所有权可以市场(商品)经济的方式来交换,有些不能以市场(商品)经济的方式来交换。后者体现出有些财产所有权可以市场(商品)经济的方式来交换,但不能采取这种方式交换的没有说明。 第三,所有权制度有色彩和级差之分。国家的所有权与集体的所有权、个人的所有权、其他人和合有人的所有权有着级差的区别。国家的所有权与其他级别的所有权,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之中。这是由于国家这个主体特别而特别。许多大宗的原始的所有权出自国家所有权,许多专属所有权也属于国家权利人。市场(商品)经济的运行,仅仅限于大众化可流通的商品,可以在各种所有制中交易与流通,这里不存在所有权制度色彩和所有权级差。 第四,财产价值观不同。用物权价值观来衡量财产,首先是要衡量所有权的主体资格和物权色彩、物的可利用价值、衡量物权关系的合理性,其次才是衡量标的物的经济价值。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财产的交易更加看重权利的交易,并且容易在权利的交易与财产的交易中进行互动或者权衡利弊,所有权获利的空间与机会也会因此而扩大。用市场(商品)经济价值观来衡量财产,会忽视所有权的主体资格和物权色彩,也不关心物权关系的胶着状态,仅仅依据合同关系来完成交易过程,甚至于不择手段地进行违法违规交易,后果不堪设想。 所有权的主体资格,是按照“一物一所有权主义”的基本原则来划定权利的边界线,对于动态的物权和静态的物权及其物权关系进行彻底的厘清。因为所有权是物权法中最为出色的物权,任何人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所有权。关键在于,传统的所有权理论中,受西方相关私法与私有所有权理论的影响,忽视了所有权制度和所有制制度对于各种所有权的影响。然而,每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而是生活在所有制社会和阶级社会中的;许多所有权是有物权色彩的,并不是铁青着脸谱千人一面的,特别是在先天物权或者先定物权中是如此。譬如,国家能够拥有土地所有权,私人不能拥有所有权,这就是所有权制度和所有权色彩,这是由宪法规定死了的,无论搞不搞市场(商品)经济,它是铁定了客观存在的。毫无疑问,物权法就是要告知人们,所有权的主体资格是何等的重要。
几乎所有的国家在规定物权法之所有权时会提到“依法”的字眼,这无疑是可以肯定的。然而,如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就会发生所有权上的歧义。毕竟,公法上的所有权定义与私法上的所有权定义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老百姓有个共同的偏向,就是学习民法、物权法等普通法多一些,学习宪法、行政法等特别法少一些,有的人甚至于一辈子也不学习行政法。由此可见,我们在介绍普通物权法、担保物权法的同时,也介绍一些制度物权法的相关内容是完全必要的。 按照所有制主体资格来划分所有权,从高级到低级,一共有五种所有权:(1)国家或者全民所有制的所有权;(2)集体或集体所有制的所有权;(3)集合或集合所有制的所有权;(4)私人或私有制的所有权;(5)其他人或者其他团体的所有权。以上五种所有权,凡是来自本所有制的所有权基本上是固定形式的所有权,凡是来自非本所有制的所有权基本上是变动形式的所有权。由固定形式的所有权可以产生制度信托所有权,由变动形式的所有权可以设立普通信托所有权。 按照所有权主体资格来划分所有权,从高级到低级,一共有四种所有权:(1)专属所有权,即所有权与使用权固定的二合一物权;(2)专有所有权,即所有权固定、使用权可以不固定的选择性物权;(3)专控所有权,即重要的资产和市场需要专门控制的特种所有权;(4)普通所有权,即在一般流通领域公平竞争取得的投资所有权、产品所有权、消费所有权和分配所有权等平常式所有权。 所有制主体资格和所有权主体资格,总体上是个有分有合的交叉性资格。除了必须固定或者应当固定的所有权以外,就是应当或者可以灵活机动的所有权。原始取得和固定所有权资格,与投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消费之类的所有权资格肯定是有原则性差别的。判定所有权资格,应当从所有制制度和所有权制度两种制度入手,结合限制性(固定性)所有权和自由性(流通性)所有权的物权规律,最终判定各种所有权资格的合理合法性,不得李代桃僵、主次颠倒,更不得混淆是非。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39条 相关名词:【所有权】【所有权制度】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