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163-1 (第2/2页)
通物品、走私毒品、走私军火、走私文物、走私主权国家专属并专控的动植物、走私核废料或者有毒的电子元件、有害的生物品种与制品或食品等,以及走私其他有毒有害无益的外贸物资,大多数是由国际法规定的,有些是由主权国国家法规定的。主要处罚办法,是没收走私物品、扣押或者没收运输工具、罚款或者拘役、判刑。 第二,权利的对等性与网络性。 因为是国际性的海域专属用益物权,海洋贸易国与海洋贸易国之间、海洋主权国与海洋主权国之间,都会获得同样的权利。这样一来,全世界各个大大小小的海洋与海域包括港口码头、航空港,都成了庞大的网络系统,既有权利的对等性,又有权利的网络性。国际性的海域专属用益物权只有定权,没有定量。无障碍航行的次数、吨位数和贸易额不受任何限制,多年不行使这种特权也不过期作废。 但是,海域主权国明令禁止运输的物品,走私物品、毒品或者禁止军火交易时,海洋贸易与运输国的公司或者个人,都不能以国际性的海域专属用益物权为名犯上作乱。否则,就会遭到海域主权国的制裁,在这个时候,国际性的海域专属用益物权应当服从于海域主权国的国家海域专属所有权的行使。并且,国际制度物权法与国家制度物权法的法则是一致性的。 第三,普惠性与国际公益性。 国家海域专属用益物权制度,是沿海国对内各种所有制实行大普惠制,对外实行小普惠制。在公海上是全普惠制。 如国家领海及毗连区、国家大陆架经济专属区的渔业资源开发,原则上可以对各种所有制下放海域利用权或者使用权,就是实行大普惠制,对于国内的公益性很明显。 特定情形下和特定范围内,沿海国毗连经济区对内陆或者其他海洋国家开放,就是实行小普惠制,对于国际的公益性也很明显。 国际公海的矿产资源勘探、开采权,公海的各国自由通航权、自由航空权和自由捕捞权,在公海上是全普惠制,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公益性最为明显。 第四,易碎片性与易毁损性。 国家海域专属用益物权非常复杂,受国际和国内特许物权制度的牵制,受国家海域专属所有权制度牵制,以及国际执法和国内执法各个方面制度瓶颈作用,它变得容易成为碎片或者容易毁损。尤其是一些霸权主义国家依靠结盟关系公然践踏联合国宪章,践踏海洋法公约,他们敢于公然侵犯他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主权,敢于公然侵犯他国的国家海域专属所有权,而公然侵犯他国的国家海域专属用益物权更不在话下。
国家海域专属用益物权人所取得的物权,本身是碎片性的受限区域,无论是国有、集体或者私人、个人的海域利用权或者使用权,毕竟是小群体物权人在汪洋大海中作业,不如在陆地上行使用益物权那么运动自如,受到侵害甚至于被毁损的情形是很容易发生的。以大国欺负小国,以强国欺负弱国,以强势欺负弱势,以富人欺负穷人,各种情形都会发生。对于中国人来说,加强民族大团结,加强邻里大团结,特别是加强各个用益物权区的大团结,这是头等大事,很多时候,公民的道德风尚向善对于执行国际法和国内法是极其重要的。 第五,海域用益物权有权重大小之分 一方面,应当说,同为国家海域专属用益物权,公海之采矿权、捕鱼权可能优于非公海的通行权。原因在于,公海之采矿权、捕鱼权相当于在国际共有海域利用权份内的权利,故是不受限制(捕鱼权)或少受限制(采矿权)的权利;非公海的通行权是在“合理侵入”他国海域情势下份外的权利,故是受诸多限制的权利。 另一方面,需要说明的是,集体或者私人、个人或者外国人的海域利用权或者使用权虽然也属于海域用益物权,但与国家海域专属用益物权的等级是不一样的,它们是两个物权价值不相等和可持续程度不同的物权。国家海域专属用益物权是特级用益物权,集体或者私人、个人或者外国商人的海域用益物权是一般用益物权。 国家海域专属用益物权是联合国授权的、永久固定的和一般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公海矿产资源勘探开采权除外)的特种用益物权,权利主体是中国中央政府。实质上属于全民的海域信托专属用益物权,主权与财产委托人是全体公民,接受委托人是中国***。 集体或者私人、个人或者外国人的海域用益物权,全部不具备以上特别优势的条件,除了公海上的海域用益物权以外,全部需要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与登记生效,并且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取得与行使,物权的设立、变更、转移与消灭,也需要登记生效。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46条 相关名词:【国家海域专属用益物权】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电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