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228-1 (第2/2页)
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有人一再否认市场经济不存在资本主义成份,那么,最好用事实来说话。 三、即使资本主义国家也要用心做好国有企业 笔者认为,处理好政府出资人与国企经营权人的关系,要认识到几个重要问题。 首先是,要准确地确认国家投资所有权或者专控所有权人的物权地位,同时准确地确认国企信托所有权人的物权地位。政府是委托人,国企是受托人,委托人是主,受托人是从。这个关系,一定要搞清楚,不能搞混淆,更不能搞颠倒。 其次是,最好的管理体制,依然是30年前的政府管理体制。应当恢复各级政府的工商业局、厅、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行使国家所有权。撤销工商业局、厅、部毫无意义,国家不但没有省到钱,反而白花了国企很多冤枉钱,实际上也是白花了国家很多冤枉钱,由原来部长、局长摇身一变为国企董事长、总经理的那些人,现在的年薪是现在同级政府干部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那些灰色收入更是令人咋舌的公款腐败;不但没有理顺政府对于国企的关系,反而越来越僵化、越来越矛盾;当然,对于企业管得太死是不行的。现在问题,由于撤销了工商业政府管理机构,对于国企资产和人事的管理十分松懈,滋生了许多严重腐败的高管分子,国有资产流失十分严重。 其三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如何,总是要将计划经济放在第一位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这是一条根本的指导方针。否则,什么产能过剩,经济萧条,经济衰退,经济危机,这些资本主义的东西,你不找它,它会找你的; 其四是,抓大放小也要慎用,小企业有小企业的好处,企业的生态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一样,光搞大而全是要吃大亏的。 其五是,国有企业是不能乱关闭、乱出卖的,尤其是国家专控支配权的国企,不能随便卖。你一卖,肯定会遭受很大损失。这些教训,在西方世界也多次发生过,如二战以后,1971年以后的英国,搞了几次私有化运动,贱卖国营企业,国家损失很大。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欧美有许多国家陷入了国家主权债务的严重危机,这与产权私有化和土地私有化有很大的关系。那种轻视国有企业、过分依赖私有制企业的想法是很傻很天真的,到头来都是得不偿失的。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是两个档次完全不同的企业。国有企业虽然占用了一些产业资源,那么,国有企业的信用、质量、技术、规模效益水平整体上是优于私营企业的;不仅仅如此,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精神文明、社会效益也普遍优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政来源,如果没有国有企业作为支柱,整个国民经济就会严重涣散与崩溃。我国城乡人口和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国家的国防开支和各级政府的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的负担越来越重,在这种严峻形势之下,最好最有效的办法,是用心做好做强国有企业,确保国企的专控地位和龙头地位,让国企轻装上阵地为国家作贡献,让全体国民共享经济建设的成果。
有的人很喜欢用“姓资姓社”来说事,这种无厘头的争论,再争论一百年也没有个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扬丁伯根先生说过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要计划经济了吗?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专利。作为一个技术手段,无论是姓资姓社,都是可以有选择地使用的。当然,依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成份肯定要多一些。如果照抄照搬西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方法,少不了会发生经济萧条、经济危机,其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把话说绝了,即使资本主义国家,如果国营企业是主导地位的企业,是主导国民经济的现实力量,也是对于国家和和大众是有利的;如果把话再说绝一点,即使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了,如果国有经济是主导地位的经济体,也是对于国家和和大众是有利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国营企业是创造和谐社会、福利社会的大使,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中国是个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不走公有制和适度计划经济的光明大道,却要走私有化、市场化和极端市场经济的道路,百分之百是死路一条! 综上所述,我们既要承认国家投资所有权的法律存在与地位,又要承认国有企业信托所有权的地位与作用,才能恰当地分辨出两种所有权特定的功能与价值,分辨各自的责、权、义、利,平衡各方面的财产支配权。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55条 相关名词:【国家出资人主体】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电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