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功高震主否 (第2/2页)
些战俘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楚飞在决定了战略方针后想起了战俘的事又问道。 这些战俘说实话确实很让人头疼,这不是平常关押几个犯人的问题,这是成千上的人,活生生的要吃饭的人,杀了不祥,肯定会被天下的士子骂死,不杀放了又怕他们继续为贼,养着吧,这些人每日里消耗无数的口粮,总之就是件很头疼的事儿。 说起这个问题,贾诩好像早已经思考好了一样的说道:“幽,并,凉三州历来是苦寒之地,人口稀少,且胡族屡屡进犯,朝廷每每都苦无应对办法,句注侯可以建议朝廷将这些战俘发配三州,一则人口增加,二则可加强缘边九郡的防御力,这些人可以为民,亦可以为兵,只要管理的好,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其实他的这个想法也只是个雏形,要想完成这么上万人的大迁徙是十分费事的,不说各州的通关方面,就是行进的口粮也是个问题,不过这都是后话,首先的是需要洛阳皇城的大佬们同意。 不过听到这个建议,楚飞便起了心思,凉州和幽州到底是什么样他没去过也不知道,但是并州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老家,自己为了保护并州可是玩过命的,人在什么时候遇到事情总是会先想着自己的家乡的,这就是乡情。 现在手里上万的战俘还是少数,待到黄巾之乱完全平息,整个大汉将会有数十万的战俘,如果将这些人全部填入到并州,开荒垦粮,不说产量方面,最基本并州会在各方各面提升一个档次,而且这些人里肯定会有很大一部分不想成为农民,当兵那就更好了,并州军的实力强大起来,鲜卑和匈奴就彻底的没了南侵的能力了,大汉也许将会摆脱五胡乱华的覆辙。 “如此,我当上道奏章,只是圣上是否能采纳这个意见,还不可知,文和先生还是要配合好如何将这颍川之事解决。”楚飞略一思索后慎重的说道。
“当然,诩定会全心全力的完成此事。”贾诩笑了笑点头说道。 一切商议好后,贾诩离开了楚飞这里,静静的坐在那里,楚飞回想起了来到这个时代的种种过往,从懵懂中醒来,结识了句注山的这些淳朴的人,战匈奴,破鲜卑,一个个在历史上都是鲜活的人物成了自己的朋友,属下,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觉这几个月的生活好像是过了好多年一样。 曾几何时自己只是个平凡的底层人,但现在呢,在大汉的天空下已经走进了最高权力的殿堂中,难道是自己确实有这个实力吗?不是,是因为自己拥有这超越这个时代的思想,一个超越了这个时代两千年的大脑。 窗子打开着,院中的树已经发出了嫩芽,小草也从土层下钻了出来,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可这大汉是否能如这些植物一样从新焕发生机呢? “奉孝何以与那贾文和争吵不休?”在郭嘉的房中,荀攸也有些不解的问着郭嘉,在他的印象中,郭嘉绝对是不可能做出如此不稳重的举动的。 郭嘉听了荀攸的问话没有马上答话,而是笑了笑自己倒上一杯水后才说道:“做戏而已。” “做戏?”荀攸听了后有些惊讶的问道。 “不错,贾文和之所以提出不出兵,不过是为了楚怀远考虑,而且考虑的十分长远。” 荀攸听了郭嘉这话还是有些不明白的看着他,听着他继续解释道:“楚怀远年仅十七,却已经封列侯,官居锦衣亲军指挥使,是圣上身边的人,解了南阳之危已经让他获得了该有的功劳,若是再平定颍川之乱,可想而知他已经封无可封,难道还让他晋升为大汉最年轻的将军吗?到时候若有一日圣上归西,这楚怀远……” 郭嘉话说道这里就停住了话头,荀攸恍然大悟的略微张了张嘴,某些时候他不得不佩服郭嘉的长远眼光。 “看来这颍川之事还有待商酌啊。” 看着荀攸叹气的样子,郭嘉神秘的笑了笑,本想说点什么,但话到嘴边又止住了。 “奉孝可是有话?”荀攸看到了他的这个表情,马上便问道。 “无他,若是想让楚怀远出兵也不是没可能,只不过这需要皇甫将军与其交换些东西而已。”郭嘉自信的笑着说道。 “交换?” “不错,只要某些事情满足了楚怀远,这颍川便也平静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