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149 沈阳故宫918纪念馆 (第1/2页)
20180210早上在青旅里静悄悄的,几乎没有声音,小伙伴们都在睡觉,我轻手轻脚的收拾一下东西,去洗濑一下,还是惊动了女店主,说是XXX地方有热水,我去接了一些,把东西都装包里,床头看的另一个舍友的书,真不错,我记了名字之后还放到了附近的书架上,房间里的猫依旧乱跑了,离开了温暖的房间,背着一个相机包下楼,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边看手机里的地图,边向西南方向走去,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沈阳故宫。连续走了差不多一公里的路,总算找到了故宫门前的那条大衔,老式的牌坊一直悬挂在前方,边走边用我那远焦镱头拍照,进入老衔后,牌楼下面有一个***博物馆的小门,可是时间还没有到,依然不能进入,我保好拍了一下景区的牌子就离开了。 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后,周围边走边找吃的,到处都是古建筑,看起来很贵,对啥都稀奇的我不停的拍些相片,随后向南走去,在路边找到了一个小餐馆,就把东西放下,点了一份当地吃的,虽然空调一直开着,依旧觉得特别的冷,老板非常人性的把一个大的电暧器放到了我腿边取暧,再也没有比这让人觉得更幸福了。等菜上来的时候,满满的香味真是与我们大河南有些不同,一份下肚,终于觉得不太冷了。随后付了钱了慌忙间离开了。走了三二百米的时候,才发现相机上的一个遮光置忘下了,只好返回去拿了。 沈阳故宫前人山人海,到处都排着队,绝大部分都是团队,穿着看起来了,也是一个一个的都比我还厚,去了景区售票点买了门票后,随人流进了景区,虽然总体上景区和北京的故宫有很大的区别,但这是清朝早期的故宫,最早的那几代皇帝都在这住过的,后来的乾隆皇帝东巡的时候还在这里住了三年。 每一个展厅,都是一个主题,首先看到了入门西侧的银器展厅,附带了不少银器介绍,雪白银器件,一个比一个精制,一个比一个好看,引来不少游各驻足,观看,东侧的一排房子里,本来房间十分宽大的,为了展厅的厅被人为割成了两部分,时宽时窄,制造出了许多小空间,每一个小空间,就展示着“清前历史陈列”,把清朝早期从最站的一个小族,到统一部落,最终统一了东北,随后进入北京,入主中原的过程,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带着许多血醒,每一战,都死了无数人, 故宫的东边有一个跟一个广场一样的院子,南北走向,两边各有五个亭子,每北边的两个亭子能管着他下属的四个亭子,每个亭子代表着一个旗,所谓的八旗制度从这里开始,每一处亭子,都有一个代表人物的雕像,若干兵器,有的是大炮,有的是冷冰器,最北边中间有一个大亭子,叫做大政殿,主管所有的军事活动,门口一个栏杆挡着,不让游客进去,我们只能从外面窥得一二, 随后我按照景区的剪头,进入了故宫的后花园,依稀长着几棵不增掉叶子的树木,西有一个不大的小假山,相比北京的故宫,规模小的太多了,如果说,一定要有些不同的话,这个故宫最后有一个磨房,这是很难得的。 沿台阶进入了后宫了,也就是清宁宫,按照故宫里的地势走向,这里的地势最高了,应该是特意垫起来的,两边都是妃子常住的地方,一边是厨房。室内一排有四口黑锅底的大铁锅,农村常见的木制锅盖。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了,房顶一个农村常见的烟筒,看来皇家也不是不食间烟火啊,房间里还有几幅对联,相比电视里那高大的皇家大院,这里自然是比不上了。西边的房间里,有四五口大锅,每一口附带一个灶台,锅台上落满了灰尘,游客人来人往的,不停走动,有时便会堵在房间门口了, 越往前面走,地势就变低了一些,差不多这里的门门都是在门台阶最下面锁着的,这种情景在北方的许多地方,都见过,拐弯进了一个木雕展厅,展厅整齐的放着许多古代木雕,虽然展示的每一件藏品都是小物件,却一个比一个精美,个个价值连城,连同那些木雕垫都是那么漂亮,边走边看,转了一圈儿,就去了西边展厅。 西边的古建筑群里,游客稀少,展示的自然也是一些次要的物品,其中还几和间末装修,末修葺的房间,与景区里的大红色的建筑形成了鲜名的对比,很少有游客涉入。周围还有一些施工的物件,只是过年了,末见到工人,西边一有个长长的通道,边个是常绿带。郁郁葱葱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有其中一排房子,展示了沈阳故宫建国以来的每代馆长,每年的修葺记录,每年来的各种政要和国家领导人,故宫几十年来的重大变故,可以说也是另一种历史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受游客待见了。 游完沈阳故宫,肚子便一直咕咕的叫着,按朋友介绍的小吃,开着手机导航,在冬日出着就像假太阳一样不会暖和的中午,沿着步行衔西边,路上的行人一直挤挤嚷嚷,两边都是叫卖声,小店儿一个挨着一个,我却一心只想着“李连熏rou大饼”拐一了一个弯后,终于在一个拐角楼的下面找到一家不大的小店,开店的老两口已经六七岁了,几张桌子就算是一个简单的饭店了,显的干净整洁,几个老年食客吃完还末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