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要去旅行_0155昙华林岳阳楼户部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155昙华林岳阳楼户部巷 (第1/2页)

    每到一处旅行,不定任何门票和住宿,就随着心的方向,走到哪里,就游到哪里,一切随缘,在武汉的时候,看一篇网上武汉的游记,作者在武当呆了一个多星期,他提到了一个不太知名的小衔道,昙华林。随即我就上网查了一下地图,还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就在离我住的地方不远的一个路口,就这样一天的旅行就定了下来,

    一觉睡到了自然醒,这也许才是生活的本原,把昨天买的泡面吃了,就在我收拾东西的时候,一只店里的英短蓝猫居然尿到了我的包上,这真是一个可爱的插曲,随后我找到了美美,要了点洗衣粉,把包包简单洗了一下,不论我如何用毛巾擦,怎么也去不掉它的味,谁成想,我竟然要背着一个有猫尿味的包包踏上旅程。随后,美美只得把那只猫儿关了起来,一切就绪后,都已经九点多了,告别美美,下楼找了一辆共享单车,便直奔昙华林。

    边走边看手机地图,差不多是我在外旅行的常事,尽管按照地图的显示走的,我一直觉得我走错了方向,可按照地图显示,路线没错,便一路骑了下去。路边有一个大学校区,老旧的房屋,暗红色的墙体,诉说着它是一条拥有几百年历史的老衔,路上行人很少,这让我有一路走错路的感觉,直到我是遇到路南有一片民房,地面的石板路,石板表面已对料掉了,斑斑驳驳,不知经历了多少苍桑岁月,石板虽然表面破了不少,地面却十分干净,就如附近的墙上文字写的“就这样一条小衔,却足足唏唏了600年,故事还没有讲完,新的却要上演,当年秀才踩过的路,连缝隙里都是故事”

    先去了西边的一排房子里看看,门牌上写着游客服务中心,我以为里面有什么东西呢,进入一看,才发现除了提供了一些杂志外,再无别的物件,我索要了两本书,便离开了,

    出门斜对面,有一排明显比平常宽了许多的房子。进入一观,才发现是一个陈列馆,跟博物馆的摞设是一样的,宽大的房间里被人为的隔断,成为许多独立的版块,每一个版块,就是介绍某一类的内容。全部用文字介绍了这里的历史变革,文人史事,民国演变,医院的故事,以及出生在这里的各类名人,区域人的主要建筑,对于这里也算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离开了陈列馆后,向西走去,看到有一个昙花林三个大字,侧面有一个小树林,有一条向北的小路,我骑行上去看看,啥也没有,还上坡,特别累,我就返回了,

    北侧有一条小路,两边都小树林,沿台阶上了小山,感觉特别好,在小丛林里转了一圈,期间刚好有几个美女经过,相互帮忙拍了相片以后,才不舍的离开。返回正路后,我一直向西走去,

    路南有栋五层老建筑,见门牌事号的写着三百六十行的小博物馆,随后进入可看,随后看到不让拍照,才发现一三楼大厅里,大厅内全是三百六十行的泥塑像,每一人展示的桌子上,放着两套塑像,展厅里足足有一百多个桌子,每个塑像都有一个简介,我算是长见识了,许多不常见的传统行业。这与山陕会馆里的七十二祖师有些相似。行中后排桌子附近,我还是用手机偷偷拍了些许相片,随后上了五楼,有一个画馆,四周都是画,只是我对书画不是很精通,一陈乱拍之后便是离开了。

    沿路一直前进时,两边都是文艺青年的小店铺,如同苏州的平当路一样,路南有一个教堂,来的不是时候,没有开门,我在附近拍了相片,也找人帮我在衔边拍了一张,也算是打卡相片了。

    衔中发现有一个游客中心,我去那里取了四本一定昙华林,好回去,一一研读,沿衔中两边各有几个小路,我进去看看,全是老房子,每栋房子足足有几百年,多数都是红石头垒起来的,部分已经不住人了。

    路南一侧在一个教堂里,行走到里面看看,没有做礼拜的人,随后去了一个书店,我停下自行车进去看看,足足有十几间房子,成千上万本书,那么多好书,我一直都有买一本的冲动,最终因为出行在外,不便携带,也没有买,随后便在附近买了些吃的,向西走了一段后,沿一小路,向黄鹤楼走去。

    这是一条只能行人的小路,两边全是卖菜的,所卖的菜品,多数相识,部分不认得,不认识的,我便会问一下这里的菜农,拍了些照片,也算了解一下本土风俗。期间我还买了两个想吃的地瓜,随后向户部巷走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