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八章 井陉大开发 (第1/2页)
苏县令有些吃惊。道:“晁团练也会种地。懂庄稼。” 焦挺实在憋不住了。道:“这个天王米就是我家哥哥耗费多年心血研究出來的。我家哥哥不仅仅武艺高超。对粮食、水果、药材都有研究。” “噢。那怪不得呢。晁团练的意思着天王米现在已经熟了。不用等秸秆发黄了。”苏县令问。 晁盖道:“对。正是此意。这种天王米就是有这点好处。米已经成熟了。但是秸秆还是绿的。这个时候应该先收米。然后选个好天气把秸秆也砍伐了。晒干。苲碎都是饲养牲口的好饲料。家里种上三五亩天王米再配合上野草。足够养三五头牛了。牛粪又回田。天王米又能长的更好。” “行家啊。这是一种循环。噢。我突然想起來了。既然是晁团练研究了天王米。那么郓城的天王米种子店也是晁团练开设的了。”苏县令问。 晁盖说:“是啊。都是我们商行的。不是我一个人的。” 苏县令道:“那我求你点事情吧。赊销给我五万斤天王米种子。这花园里的天王米虽然还沒有测量产量。但是预计不会低了。的确适合贫瘠的山地种植。我想在井陉大面积发展。” “这。”晁盖有些为难。道。“天王米高产在京东一带人尽皆知。济州府、东平府、沂水县、严州府都和在下的种子店签订了合同的。货款都已经付了。所以要想弄五万斤过來的确不容易啊。” “我替井陉县的四万父老求你了。”这苏县令说着还跪下了。 晁盖道:“快起來。快起來。你可是县令。随便跪可不行。” 苏县令道:“井陉县目前的样子你也看到了。如果我在这里当几年混不出來个样子。这仕途就算是到头了。啥县令不县令的。除了这身官袍官印货真价实。其他的都是个屁。偌大一个县连五十名衙役都凑不出來。税费好年不曾上缴了。本地百姓走的走逃的逃。估计明年能剩下三万人就不错了。” 晁盖一听。这还不错啊。井陉县还有四万百姓。 公孙胜说:“咱们何不去那边凉亭坐下來聊。” 苏县令道:“看我这记性。走。走。去凉亭。我给你们弄茶水去。” 苏县令也不麻烦别人。自己亲自动手给晁盖等人上茶。然后五人就坐在后花园的凉亭里详谈。 晁盖说:“看在苏县令如此爱民的份上。五万斤天王米种子我一定给抽出來。五万斤也不过种一万多亩。能解决一定的问題了。只是这事情要这么做。官府负责宣传和培训种植技术。更多更快章节请到。赊销的话农户和种子商行各自签订契约。免得其中有人作梗。” “好。晁团练放心。我不会从中谋取利益的。只要百姓富裕了。我的政绩自然就有了。”苏县令说。 马灵眼前一亮。既然想要政绩就好办。马灵道:“此次我家团练前來就是为苏大人送政绩的。井陉山区太过贫困了。晁团练想过來帮助大家脱贫致富。” 苏县令说:“噢。好事啊。你说说有什么好项目。只要不让县衙出钱。其他的都好说。” 马灵早有准备。把预先准备好的项目计划书拿了出來。道:“这是三个项目。一个马场。一个木器厂。一个钢铁厂。” 苏县令接过去看了一会。不住的点头。越看越满意。井陉县除了几家饭店酒楼客栈。其他的连个像样的商行都沒有。外地客商过來了急急忙忙的就又走了。井陉县的经济就甭提了。 纸上写的明白。一个项目。养马场。三千匹种马的规模。三千匹种马那加上小马怎么也有五六千匹了。这么巨大的马场广靠放养肯定不行。需要收购草料。需要雇佣本地百姓。等等都能刺激本地的经济。最主要的还是收税。马场卖马就要交税。有了税源县里也就宽裕了。第二个项目是木器厂。木器厂当然就是生产木器一些家具马车之类的。钢铁厂自然就是炼铁了。生产铁器等等。 苏县令说:“第一个项目养马场沒有问題。你们去找个山谷。我看看只要沒有村落。不强征百姓土地就成。也不用付什么钱。但是交易马匹要在马场交易。不能去真定府马市。” 晁盖说:“这个沒问題。马匹买卖照例交税。当然了税收得按照标准执行。不能多收。” 苏县令道:“我哪里敢多收啊。你们看看这井陉县都成什么样子了。我还敢多收税。还怕商户跑的不够快吗。” “其他的两个项目怎么样。苏县令看看。第一时间更新”晁盖说。 苏县令说:“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