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二章 牧鸭人出事了 (第1/2页)
按照晁盖的命令。武松、李逵、鲍旭带领两营共计一千士兵。穿着百姓的衣服。拿着铁锹等工具來到了阳谷县城外。 阳谷县是蝗虫最为严重的地方。蝗虫一开春就有了。比平常要多一些。百姓也向官府汇报过。但是阳谷县县令沒有重视。因此才造就了目前的这情况。 阳谷县的蝗虫已经长到烟屁股那么大了。翅膀长了有一半了。还不会飞。但是蹦跶的很厉害。一蹦哒好几米远。 大早晨的。三万只饥饿的牧鸡从笼子里放出來。如狼似虎一般的扑向蝗虫。蝗虫们在鸡的面前毫无反抗之力。不一会儿就被消灭了很多了。阳谷县的百姓也算是开了眼界了。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鸡一起吃蝗虫。 被程知府痛骂过的阳谷县令。带着几十名衙役给牧鸡的队伍送來了清水、粮食等必备的物品。武松道:“蝗虫已经成了气候。根据程知府指示。还请县令大人发动百姓。一起扑打蝗虫。” 阳谷县令一摊手:“本官发动了好几次。无奈百姓惧怕蝗虫。不敢扑打。” 这年月百姓迷信。认为蝗虫是上天派來的虫子。所以不敢扑打。 武松说:“好吧。那我们先灭着不。县令大人只需为我们准备粮食和清水足以。” 武松和李逵、鲍旭一商议。牧鸡在城南灭黄。士兵们就去城西灭蝗不。一千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來到城西。每人拿了一把竹子扫把。一字儿排开。一打一大片。啪。啪。啪。啪。别看蚂蚱小。打起來还挺费劲。打死的蚂蚱用簸箕堆成一堆。不一会儿就有好几堆了。围观是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附近也有数千百姓围观。一个个指指点点的。 李逵打了一会儿。双手叉腰。牛蛋大小的眼睛瞪着围观的百姓就开骂了:“一个个的看个蛋啊。拿家伙***啊。” 有人问:“你们是哪里的百姓。为何來这里帮我们打蝗虫。” 李逵道:“你算是有良心的。知道俺们是來帮你们打蝗虫的。老子是郓城县的。你们知府大人请來帮忙的。说你们阳谷县的百姓见到蝗虫就缩卵了。俺们过來打给你们看。” 有个上年纪道:“打蝗虫怕以后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李逵说:“打了蝗虫不会受上天的惩罚。公孙道长早就说过。蝗虫是害虫。打了他只会功德无量。再说你们不打蝗虫。今年颗粒无收。到了冬天你们就要饿死了。孰轻孰重自己掂量办。” 人群里出來个小伙。拿起一把铁锹。道:“怕。怕。怕。怕个毛。今天就要打蝗虫。”说罢他拿工具加入了打蝗虫的队伍。陆续的有更多的人加入打蝗虫的队伍。 有了几百人加入。大家一起动手。由李逵等人统一指挥。打死的蝗虫堆积成山。等到了下午。出來打蝗虫的百姓更多了。差不多有五六千人之多。武松、李逵、鲍旭等不不得不分开來指挥。人群排列成行。猛烈的扑打蝗虫。 傍晚时候。天一黑。李逵等人蝗虫密集的荒地上点燃了数百堆的小火堆。蝗虫趋光性强。纷纷往火堆里扑。自己把自己烧死了。 李逵喊道:“大家伙看到了吗。这是蝗虫自己讨死。怨不得别人。你们不愿意打蝗虫的晚上就在田间地头点几个火堆。不想活了的蝗虫自己会往里跳。” 这场景也是很壮观的。蝗虫往火堆里跳。空气中到处都是烧焦了的味道。 第二天。整个阳谷县的百姓都开始行动了。扫把打。铁锹铲。晚上则在田间地头用火堆烧。不过几天时间蝗虫就减少了许多。 说穿了这时期的官吏还是不作为。大多数都是当天和尚撞天钟。不愿意发动百姓。更不敢发动百姓。 武松道:“此地蝗虫见少。咱们去问问牧鸡带队人。是不是该转移地方了。” 李逵和武松骑马去找牧鸡的负责人。牧鸡的人这边也有一百來人。管理着三万只鸡。这个负责人叫李五。晁家村的老农。四五十岁的人了。 李逵道:“李五叔。这边蝗虫少了。咱们是不是该转移了。” 李五拿过一个口袋。里面土壤。还有许多白粒子。说道:“二位且看。这白色的就是蝗虫卵块。虽然四处蹦跶的蝗虫少了。但是沒有陆续孵化的卵还是有很多。牧鸡一走。蝗虫数量立马反弹。二位带领人马深入农场宣传吧。让所有的百姓都动起來。这样才全面的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