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剑胚 后记 (第1/3页)
熟识我的人大概看出来了,我是个喜欢写点后记的人。大概是我天生话唠,并且一直都是个极端主义的人吧。读者不愿意发表意见,我就喜欢大放厥词。下面这些话刚写完的时候觉得很爽,但是隔几个小时后再想起来却又觉得自己无比肤浅和自大,想着还是不要发出来为好。于是不由地开始不断地反思自身,终于得到了一个半成品一样的答案——我本人大概就是个肤浅而又自大的人。我的狂妄和愚昧早就在我的小说之中毕露无疑。明明已经展示了七十万字的卑劣自我,却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观点发出来,反倒显得更加矫情。 沉溺于低级趣味的我,那就尽情享受着低级趣味好了。 有人说,我写的小说是对读者的某种“筛选”。或者更加直白的说,我的小说是“爱看看不看滚”的态度,是和主流相违逆的,我是个小众的作者。我觉得这真是太对了。准确来讲,我看来不仅仅是我,任何人的小说都是这样。小说只有一个,作者只有一个,读者却又千千万万,读者的口味却又万万千千。听取读者的话也好,固执己见也有,最后写出小说的还是作者本人,他也只能讲自己觉得适合的内容放到作品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小说都是片面的。所以,任何小说也是具有筛选性的,不存在适合所有人的小说。 仔细想想,为什么非要在小说和作者之中分处主流和非主流呢?排除商业性的区分,出版商和网文网站的定位,“作者”这个人群本身就是小众的。若是将视线从作者群体移开,仔细看看使用中文的人群,小说作者所占的比例或许不到百分之一。每个人都在说中国话,都在用他交流,聊QQ微信,发微博,水帖吧——但是用它进行艺术创作的却屈指可数。文学形式还有诗歌,散文,戏剧,杂文,随笔,日记等等。从中偶然或非偶然地选了小说的人已经是少数,坚持用它的人却也更加珍贵。 懂中文的人,就可以读小说。但是和庞大的读者群体相比,小说作者一定是所谓的“小众”群体吧。既然作者本身就已经是小众了,再在这种小众人群之中找出几个标杆,拉出几面气质,说这是主流,其他是非主流——这件事情很有意思么?所谓主流的网文,在我看来或许才是真的小众。前几年捧,后几年黑,这几年又摆出来说事的唐家三少大神——在不关注网文的人看来,或许是小众到不行的人物吧。或许有些人听过《诛仙》的名字,但是他们一半会对萧鼎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虽然都说武侠是中国特有的文学风格,但是真的把金庸,古龙有名的那几本看完的人倒也不多。这个时代不再流行小说了,多媒体的,数字化的娱乐形式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大脑。电影,动画,游戏,还有不断成熟的VR技术——小说又是那根葱?你看到某某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或许会买一本收藏,但是真的会认真地了解这个作者,去品读它的文字吗?现代人生活那么紧张,读小说多累啊。 所以,在这一切信息传递的介质之中,小说是偏弱的。而小说之中的网文更是小众的,而网文之中的二次元相关的,同人相关的部分,又是小众之中的小众。而这小众之中的小众取的出来的潮流,更是没几个月要变换一次。每一季有新番,自然有所谓的“霸权”,也自然有了同人的新题材。下一季度这些新题材又会很快过时,就像老话说“宅一年有四个老婆”一样。几年前变身文学都是描写内心纠结冲突的,现在的变身文学?现在还有变身文学么?原来不是嫁人就会被读者质疑你写变身的意义在哪,现在若不是变百就是不懂潮流。新的人不断地进来,“高三狗”、“初中狗”、“大学狗”,顶着这些名号的人不断投身“小说创造”这个泥潭。我是五六年前开始写书的,我当时写书时人们眼中的金色ID现在又剩下来几个呢?幻剑书盟,晋江,纵横,起点,创世,SF轻小说,不可能的世界,这些平台我也看过很多,也在其中一些平台流连过,当然还有现在很火的欢乐书客。对于持续写作的我来说,只能感觉到沧海桑田。我或许不是写得最好的人,但是我愿意成为写的最久的人。我愿意让写作成为我的生活习惯,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对于以年为单位写小说的我来说,跟上现在三个月一变的潮流实在是太困难了。 我还活在过去,我还觉得大剑的同人或许还有人看。我选择大剑并仅仅是因为我喜欢它,更因为我觉得它适合写同人,它给我的拘束不是那么紧。这个标准是比价绝对的,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现在有些人理解的潮流,在我看来是奇怪的,是逆潮流的。现代的小说本身就是逆潮流的,为什么要在逆潮流里找出一股逆潮流的典范呢? 读到这里的读者,大可不用看下面的东西。你们现在走,现在删掉我这本书还来得及。另外下面含有剧透,未阅读剑胚这部分的人需要谨慎。 于是“剑胚”这个部分也写完了。这四十章的内容揭露了一些“短棍”部分的伏笔。并且引入了旧版大剑之中出现的“多丽丝”、“贾思林”等人物。似乎有一些没有看过大剑原著的读者啊,那么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我还是说明一下。本书目前出现的原作人物只有鲁鲁和艾路米达(当然传闻里有几个原作的觉醒者)。所以本书其实和大剑原作关系不大,只是借用了一下世界观。 “剑胚”部分的主题是“变化”。这里的变化包括人物自身的变化和人物关系的变化。硫娜自身融合不顺利,并且隐隐有了第二人格产生的倾向。蒂法则选择了离开大剑组织。蒂法和硫娜之间的友情也受到了一系列考验,这一点主要是由于新加入的多丽丝作为引导产生的。不过读者们似乎并不喜欢多丽丝这个角色。 同时,这里的变化也代表着变革。首先是蒂法认为大剑的制度有问题,所以决定推翻这个制度。同时,变革也发生在了铸剑人这个群体之中。剑先生用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制度的变革,这类似于一场小规模的工业革命。 这一部分的主线实际上是依照多丽丝身上的谜团展开的。蒂法和硫娜之间的矛盾首先造成了多丽丝加入的可能,于是在剑胚的第二章硫娜就遇到了多丽丝。之后两个人关系逐渐变好——这一部分穿插了“绮丽”这个角色。“绮丽”也是旧版大剑之中的角色,我提前引出她来也是为了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在和多丽丝关系变好的同时,硫娜和蒂法的位置和相互认识也在发生改变。这两者同步进行,并且多丽丝也稍微讲了一些自己的过去作为伏笔(舍友的事情,父母的事情),直到贾思林的出现(剑胚六)破坏了这一切。 硫娜因为多丽丝和贾思林发生冲突,并且相约决斗。之后我差入了一些科普设定的情节(第八章)。深夜,蒂法给硫娜讲了一下目前的国际形势(两个深渊,四个战士大师),并且引出了维吉妮亚这个人(维吉妮亚的名字已经在短棍的尾声之中提到过了,当然若是你们有心也能看出来No.3的战士是谁)。这比较方便我后面的写作。 之后就是融合。融合这件事情要发生在硫娜和贾思林约战和赴约之间,如果不然硫娜不会输。在融合这部分,我又插入了剑老人这个角色,并且展望了一下未来(变革的风暴)。然后硫娜清醒了,这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